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58683次浏览

溶血性贫血包括急性溶血性贫血和慢性溶血性贫血两种类型,患有急性贫溶血性贫血时,会有高烧、寒战、黄疸蛋白尿肾衰竭等症状,治疗不及时有致命的危险。患有慢性溶血性贫血时,会有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胆石症、胆绞痛等症状。

输血血型不合,皮肤大面积烧伤或者被蛇咬伤,出现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原体肺炎等疾病时,都可能会引起溶血性贫血。这种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肾衰竭、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发现异常时应该及时就医,降低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那么,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具体有哪些呢?
  一、急性溶血性贫血症状
  1.高烧寒战
  如果输血的时候,血型不合,就可能会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一般输血不久就会出现高烧、明显的寒战,因为贫血、发烧,还会有手脚冰凉、脸色苍白等症状。
  2.黄疸
  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时,大量的红细胞遭到破坏,分解的产物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所以会有明显的黄疸,眼白、脸部皮肤发黄,严重时全身皮肤都会发黄等。
  3.蛋白尿
  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时,病情进展的非常快,治疗不及时就会影响到肾脏,此时会有蛋白尿、血尿等症状出现。
  4.肾衰竭
  一旦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必须及时治疗,否则身体中的毒素会导致周围循环衰竭,引起肾小管细胞坏死,最终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此时会有致命的危险。
  二、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症状
  1.贫血
  如果有面色苍白、浑身无力等不适症状时,最好能去医院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发现贫血时,要警惕是否出现了溶血性贫血。贫血是慢性溶血性贫血的三大症状之一。
  2.黄疸
  当出现慢性溶血性贫血时,还常常会伴随着黄疸症状,这也是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会有眼白和皮肤发黄的表现。
  3.肝脾肿大
  患有慢性溶血性贫血时,常常会引起肝功受损,在检查时也会发现有肝脏肿大脾、脏增大的症状。
  4.胆石症
  患有溶血性贫血时,常常会伴随高胆红素血症,病情迁延不愈时会诱发胆石症出现,常会有腹痛、胆绞痛等症状。

相关推荐

溶血是什么意思
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导致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的现象,可能由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感染或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1、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红细...
腰酸背痛勿小觑,可能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惹的祸
该老年患者于就诊前一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食欲减退、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乏力等症状。患者在其家属陪同下,来我院就诊,在我院门诊通过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住院期间给予患者甲泼尼龙片及叶酸片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溶血性贫血。经过三天住院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遂出院。
自身免疫系统出了问题——有可能引起溶血性贫血
本例患者为51岁男性,前往医院查体时发现三系减少二十余天,最近四天深感乏力,遂前来我院接受诊疗。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显示患者三系减少,胆红素升高,Coombs试验阳性,结合相关检测后确诊为溶血性贫血。经住院治疗一个月,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各项指标有所好转,遂出院。
输血发生的溶血反应是什么
输血发生的溶血反应是指输注血型配伍不合适的血液,导致了红细胞在体内大量破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现代医学上,通过检测ABO血型和Rh血型,一般能够比较稳定可靠的知道输血血型的配伍。但是对于一些少见情况,比如一些稀有的熊猫血型,一些特殊的血液科病人,长期反复输血的病人或者进行过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后,血型不是很稳定的病人,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亚型上面鉴定出配伍失当的情况。这些错配的红细胞输入体内以后,被体内的抗A抗原或者抗B抗原攻击,就导致了病人出现了输注入体内的红细胞大量的破坏,导致病人会出现血红蛋白尿,出现高热、腰痛、肾功能急进性的损害,甚至因此危及病人生命。
语音时长 00:53

2021-12-30

72942次收听

01:41
做血浆置换能维持几年
血浆置换只是一种紧急的处置方法,都是在急救阶段使用,不存在维持几年的问题。血浆置换是通过特殊设备,采集患者体内有问题的血浆,再把健康供者所捐献的健康血浆回输到患者体内。血浆置换有以下几方面作用:一、对于血浆中存在一些可溶性毒物的患者,通过血浆置换可以把毒物直接置换出来,减轻中毒症状,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二、严重肝病的患者,胆红素非常高,通过血浆置换可以有效去除毒物,缓解症状。三、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如溶血性贫血患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通过血浆置换可以去除血浆中的抗体,缓解疾病。
01:32
溶血性贫血禁吃什么
溶血性贫血多数和免疫相关,某些食物与药物会激发免疫导致溶血加重。一、忌食海鲜如虾、蟹等,这类食物会导致发生过敏反应。特别对于发作期的溶血性贫血病人,这些海鲜类的食物,一般要尽量少吃或者不吃。二、一些药物中的成分可作为半抗原和红细胞膜结合,介导免疫机制破坏红细胞造成溶血性贫血。在溶血发作期,禁忌应用一些既往过敏的药物;一些青霉素类的药物是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药物,使用也要慎重。
溶血性贫血吃什么好
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首先需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原发性疾病,控制病情发展。治疗的同时,饮食方面需要多吃些含铁元素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动物肝脏、瘦肉、动物血液、紫菜、菠菜、红枣、桂圆、香菇、黑木耳、黑芝麻和海带与豆制品等,补充充足的铁元素。同时还需要多吃些含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比较丰富的食物,补充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等。但是需要注意尽量避免吃含维生素C比较多的食物和水果等,避免引起病情加重。其次,因为身体缺乏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发生溶血性贫血的患者,还需要注意禁止使用蚕豆。
语音时长 01:14

2021-05-20

75994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严重吗
溶血性贫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发生溶血性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需要根据血红蛋白值以及引起溶血的原发性疾病而定。如果单纯根据血红蛋白值判断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一般血红蛋白的正常值是120g/L。血红蛋白值下降到90-120g/L之间,就属于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值下降到60-90g/L,属于中度贫血。如果血红蛋白质下降到30-60g/L,就是重度贫血。发生溶血性贫血后,如果是轻度贫血,病情不是太严重,只要及时处理,一般对健康影响不大。如果是重度贫血,就容易出现生命危险。
语音时长 01:07

2021-05-20

84765次收听

什么是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因为先天遗传因素,引起新生儿先天性缺少红细胞膜,导致红细胞变成球形,比较脆弱,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发生溶血反应,引起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引起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和先天遗传性溶血症的主要病因。患儿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贫血以及脾肿大等症状。该疾病有75%都是显性遗传,只有很少数,大概15%左右,是阴性遗传。如果不及时对症治疗,很容易并发严重贫血和肝脾肿大,以及胆石症等疾病,严重影响婴儿身体健康。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8339次收听

溶血性贫血会复发吗
溶血性贫血可能复发,由糖皮质激素减量过快、病因未彻底去除,或身体免疫力未获得改善可能导致复发,应重视科学、合理治疗。
溶血性贫血的好发人群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好发于婴幼儿中,主要因红细胞缺陷、蛋白结构异常引起。老年人抵抗力较差,易受化学、物理因素影响,是溶血性贫血好发人群。
03:47
溶血性贫血的病因有哪些
溶血性贫血发病的根本原因是红细胞寿命缩短,红细胞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包括红细胞膜缺陷、红细胞酶缺陷和球蛋白的异常,所导致的大多是遗传性溶血。红细胞外部因素异常也会引起红细胞寿命缩短,包括包括免疫性因素和非免疫性因素,形成获得性溶血,免疫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药物性的溶血等;非免疫性的因素包括物理基介因素、化学因素和感染因素。根据溶血发生的场所不同,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主要是发生在脾脏,临床表现往往较轻,比如血清游离、血红蛋白轻度的升高。
04:16
溶血性贫血怎么治
溶血性贫血要针对病因来进行治疗,正确的病因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前提,首先要去除病因。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患者,查到病因并去除就可以治愈。比如,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在停止药物以后,病情就能很快恢复。某些免疫性的溶血性贫血可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其他的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皮质激素反应不良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需要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如果贫血较为严重也要进行输血治疗,这可以迅速地改善贫血的症状,但长期依赖输血有可能会导致血色病,要进行去铁治疗。脾切除也可以应用于红细胞破坏主要发生在脾脏的溶血性贫血。某些叶酸消耗比较多的慢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适当补充叶酸。
溶血性贫血危害大吗
溶血性贫血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血红蛋白的数值和导致溶血性贫血背后疾病的严重程度。血红蛋白数值越重,这个症状越重。血红蛋白数值分为四类:120—160g/L为正常,90—120g/L为轻度贫血,60—90g/L为中度贫血,30—60g/L为重度贫血,小于30g/L为极重度。
语音时长 00:54

2018-09-14

56444次收听

01:56
什么是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指在人体的各种情况中出现了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破坏的原因非常多,溶血性贫血最常见,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综合征。溶血性贫血很难在特别早期发现,没什么明显症状,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伴发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