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支持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支持治疗主要包括输血支持、抗感染治疗、造血生长因子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1、输血支持
红细胞悬液和血小板输注是纠正贫血和出血倾向的主要手段。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伴有明显缺氧症状时需输注红细胞,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⁹/L或存在活动性出血时需输注血小板。反复输血可能导致铁过载,需监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必要时使用去铁胺注射液进行祛铁治疗。
2、抗感染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易发生细菌、真菌感染。出现发热等感染征象时需立即进行血培养,并经验性使用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等广谱抗生素。严重粒细胞缺乏者可预防性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预防肺孢子菌肺炎,必要时应用注射用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
3、造血生长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可刺激中性粒细胞增殖,降低感染风险。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联合环孢素软胶囊可能改善部分患者的贫血症状。这类药物需皮下注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骨痛、发热等,需在血液科医师指导下规范使用。
4、免疫抑制治疗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注射液联合环孢素软胶囊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线治疗方案。该疗法通过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促进造血恢复,有效率可达60-70%。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警惕血清病反应和机会性感染等并发症。
5、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于年龄小于40岁且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重型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根治性手段。移植前需进行全身照射和环磷酰胺注射液等预处理,移植后需长期服用他克莫司胶囊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移植相关死亡率约15-20%,成功者5年生存率超过80%。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饮食应选择高压灭菌处理的食物,禁食生冷海鲜。每日监测体温变化,出现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异常及时就医。恢复期患者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导致外伤。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穿刺评估治疗效果,所有药物使用必须严格遵循血液科医师指导。
相关推荐
03:03
01:55
01:45
01:48
02:16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再生障碍性贫血应该注意什么
- 2 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 3 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吗?
- 4 再生障碍性贫血注意什么
- 5 再生障碍性贫血有多严重
- 6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怎么引起的
- 7 什么叫再生障碍性贫血
- 8 再生障碍性贫血严重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