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护理黄疸呢
黄疸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光照、药物治疗、蓝光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护理。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肝胆疾病、溶血性疾病、胆道梗阻、遗传代谢缺陷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的婴儿需按需哺乳。成人可适量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避免高脂肪食物加重肝脏负担。新生儿黄疸期间母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增加光照
自然光照射有助于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建议选择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的温和阳光,每次15-30分钟。注意保护眼睛避免强光直射,光照时保持环境温度适宜。病理性黄疸需配合医疗干预。
3、药物治疗
苯巴比妥片可诱导肝酶活性促进胆红素代谢,茵栀黄口服液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功效,熊去氧胆酸胶囊适用于胆汁淤积型黄疸。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医嘱,新生儿用药需精确计算剂量。
4、蓝光治疗
医用蓝光设备可使胆红素分子结构异构化,适用于血清胆红素超过257μmol/L的新生儿。治疗时需保护眼睛和生殖器,监测体温及脱水情况。光照期间需定期检测胆红素水平变化。
5、手术治疗
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胆道闭锁患儿需在出生后60天内实施葛西手术。术后需密切观察胆汁引流情况,预防胆管炎等并发症发生。
黄疸护理期间应每日记录皮肤黄染范围变化,观察大便颜色及尿量。母乳喂养婴儿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至每日8-12次,人工喂养者选择适宜配方奶粉。成人患者需绝对禁酒,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出现精神萎靡、拒食、发热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可进行适度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过度疲劳。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监测原发疾病进展情况。
相关推荐
01:25
01:22
03:11
03:10
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