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一男子头晕、腹痛、腹胀、乏力,原来是扩张型心肌病

1977次浏览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55岁因发生心累、乏力,活动受限,症状加重并伴有腹痛腹胀疼痛放射至肩背部等情况来到我院就诊。通过分析各项检查结果,我发现他患上了扩张型心肌病,对此,我采取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6周后,患者不适症状缓解,病情恢复良好,准予出院。

【基本信息】男、55岁

【疾病类型】扩张型心肌病

【就诊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19年4月7日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头孢唑呜、环磷腺苷葡胺,手术治疗:全麻下行心脏同步化治疗及除颤器(CRT-D)植入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6周,出院后持续服药治疗

【治疗效果】治疗效果满意,症状缓解,病情好转

一、初次面诊

2019年4月,我在门诊接诊了一位男性患者,55岁,因“心累、乏力,活动受限,症状加重并伴有腹痛、腹胀,疼痛放射至肩背部”来院就诊。患者自诉最近常常感到心累,近4天测血压下降,经常无任何诱因的出现头晕,没有头痛、呕吐、晕厥、胸闷、气紧等症状,但休息后就可以缓解,先前一直没当回事,去看了一次中医喝了中药有好转。但后来又反反复复的,呈阵发性,每次发作持续2-5分钟不等,每次发作都没有诱因,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所以想来医院检查一下。为了能进一步准确诊断病情,将患者收治入院。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我们进一步完善了治疗前的相关检查。经体格检查患者体温、脉搏、血压无明显异常。患者精神不振,颈静脉无怒张,口周轻度发绀,心前区无隆起,未触及细震颤,心率172次/分。肝肋下1.5cm,脾未触及。神经反射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血肌钙蛋白、尿肌酸均提示异常,血肌酐、尿素正常。经查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分,ST‐T 改变;心脏正侧位像提示肺野清晰,心脏外形略大,心胸比值0.57;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左室内径增大。结合患者症状表现,及相关检查,可初步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

根据诊断结果,我们为患者制定了治疗方案。首先给予头孢唑呜抗感染,每天输液三次,每次1.5克头孢加100毫升生理盐水。再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改善心肌代谢,地高辛强心,用呋塞米利尿,每天2次。考虑患者出现低血压(收缩压80-90mmHg),给予多巴酚丁胺升压,将收缩压维持在90~100mmHg。经治疗后患者仍持续感心累、乏力,并出现咳嗽、咳黄色粘液痰,心慌,病情仍不稳定。经全科会诊后,决定全麻下行心脏同步化治疗及除颤器(CRT-D)植入。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恢复良好,症状基本得到缓解。监测心率波动在80次/分左右,血压波动在90-100/60-70mmHg,逐渐减量至停用多巴胺。术后一周内,我们监测24小时出入量正常,血压波动在100/70mmHg,心率波动在75-85次/分,监测心电图未见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病情症状明显缓解,且病情平稳,通知家属可以办理出院手续,同时叮嘱患者出院后,坚持按照医嘱服药,注意休息,做好定期复查。

三、治疗效果

患者出院时,恢复情况良好,病情稳定。较患者接受治疗前,常出现胸闷、心累、乏力明显等症状,经药物及手术治疗后,症状基本已经得到缓解。出院时复查心电图,没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90次/分,无ST‐T 改变。患者出院两周后,来院进行复查,经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血压稳定,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叮嘱患者要定时定量服药,平时要多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四、注意事项

1.患者要多注意休息,可以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肢体运动,防止血栓的形成。

2.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神经功能失调。

3.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建议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黄瓜、豆芽、柠檬、丝瓜等。少食多餐,不能吃得过饱。

4.要注意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减轻心脏负担,平时睡觉可采取高枕卧位,严格控制饮水量和饮食量。

5.严格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的用药,切勿私自增减药量,停药或换药等,做好定期复查。

五、个人感悟

通过对该病例的治疗,因该病例的患者为终末期心衰患者,心功能较差,血压也不稳定,单靠药物治疗是无法达到理想状态,而该患者符合植入CRT-T的指征。所以我们与家属沟通后,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期间患者本人和家属都非常的信任我们,一直都能积极配合我做检查和治疗,最终在患者、家属和我们的坚持努力下病情恢复的还不错。患者出院时我也嘱咐患者按时吃药,合理的进行锻炼,心情要放轻松,避免任何不良情绪,在之后复查时家属告诉我患者每天都严格按照我们嘱咐的执行,这对于病情的恢复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另外,我也想给大家讲一下到底什么是扩张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疾病,发病原因现在还不明确,既然是扩心,那就会表现为心脏增大,一般是两侧增大,同时,心脏增大之后,心室收缩功能就会下降了,长此以往就会发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部分病人在经过一系列抗心衰治疗后心脏仍然会很大、心功能无法恢复,就像是我的这位患者。所以此时需要进行植入CRT-T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相关推荐

01:44
心肌酶高是什么意思
心肌酶主要是存在于心肌细胞内,当心肌坏死时心肌酶就会升高。它是比较有特异性的,当心肌坏死时,这个心肌细胞膜发生了破裂,心肌酶就会释放入血,心肌酶高,最多见于就是急性心梗或者是病毒性心肌炎,而且急性心梗时出现这个心肌酶增高,它是一个明显的一个心肌标志物,包括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和CK-MB等等,心肌酶的损伤提示有心肌坏死。这种情况下,一定要遵医生遵医嘱进行积极的有针对性的治疗,能够挽救濒临坏死的心肌,能够保护更多的心肌细胞,将来对患者的预后,对患者的心功能都是有好处的。
心肌酶可以查出哪些病
心肌酶是指的一组用来检测心肌梗死、心肌损伤的时候释放入血的一组酶。心肌梗死的时候因为心肌细胞坏死了,心肌细胞内的一些物质就释放到血液里面了,这些酶在血液里面就会出现升高,出现一个动态的变化。检测心肌酶就可以来帮助诊断有没有发生心肌梗死,来评估心肌梗死的面积,来反映治疗的疗效。像急性心肌梗死以后,做了溶栓,溶栓是不是再通了,就可以通过心肌酶检测来反映。一般临床上检测的心肌酶,包括像肌酐蛋白,肌酐蛋白是肌肉组织里面收缩的调节蛋白,而心肌的肌酐蛋白仅存在心肌组织中,所以它的特异性非常的高。临床上检测的肌酐蛋白,就包括肌酐蛋白T和肌酐蛋白I,这两种的特异性都非常的好。如果心肌肌酐蛋白显著升高,这种情况在胸疼的时候,如果就是检测心肌肌酐蛋白升高,就可以帮助早期来诊断心肌梗死。另外,也可以通过升高的幅度、升高峰值的时间,来帮助了解是不是自溶或者溶栓治疗是不是再通了。另外来反映梗塞面积的大小,也反映治疗的效果。另外一种心肌酶就是肌酸激酶,肌酸激酶的同工酶就是CKMB,主要含在心肌组织里面,所以它也是心肌梗死诊断、疗效判断、溶栓是否在通,梗塞面积大小检测一种很重要的酶。心肌酶的升高,除了在心肌梗死可以见到,也可以见于像心肌炎、心包炎也可以出现轻度的升高。所以心肌酶是在心肌梗死,包括心肌炎诊断里面很重要的一种检验的酶学指标。
语音时长 02:43

2021-07-09

70034次收听

心跳舒张功能减退能恢复吗
大多数心跳舒张功能减退可以恢复,舒张功能减退指的是通过心脏彩超发现左心室动脉硬化或者出现心肌肥大,导致心脏弹性变差。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胸闷气短、劳动万力下降,严重者还会不能平卧、嘴唇呈现青紫色。而造成心跳舒张功能减退在临床上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如果是因为生理现象是不会恢复的,但如果是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因所导致的病理现象,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口服抑制交感活性药物来帮助左心舒张功能恢复。因为在早期时候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所以难以察觉,这就需要患者定去做心脏彩超检查。
语音时长 01:05

2021-04-22

73301次收听

心肌病的分类
心肌病的出现会有着许多不一样的分类,要想真正得到有效的治疗,也必须要选择正确的方式,首先它也分成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还有病毒性心肌病,在了解之后自然就可以获得针对性的治疗。
心肌病不能吃什么
心肌病对于日常饮食有较高的要求,这类患者在生活中要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还要避免吃煎炸、烧烤类食物以及含铅的食物。心肌病还要避免抽烟喝酒,避免进食过饱,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心肌病能运动吗
心肌病患者可以进行运动,要选择有氧运动。但是要注意如果是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或者是病情比较严重时,要减少运动,或者是禁止运动。身体恢复情况比较好时,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等等的运动,帮助恢复。
心肌病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病是一类除了冠心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以外的一种心肌病,这种心肌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心肌病,原发性包括扩张性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这类心肌疾病所说的是排他性心脏疾病,原因通常不明,好多追溯起来是家族遗传史,比如扩张性心肌病或者是肥厚心肌病,由这种家族遗传所导致,这种原因不明的情况下所导致的心腔扩大,最终导致心脏功能的下降,对它的治疗方式也只能尽早的发现,及时的干预来降低心脏的负荷,包括涉及强心利尿,包括逆转心肌重构的一些针对心衰的治疗,如果到晚期终末期状态的时候,只能进行心脏移植。对于继发性因素相对来说,有一些原因来导致的心肌病,比如说长期饮酒,比如说妊娠期由于心脏负荷增加,这一类因素及时可以发现,也及时可以干预。
语音时长 01:28

2020-03-18

60703次收听

02:46
心肌病和心肌炎的区别
心肌病通常是由遗传因素所导致,心肌炎是指由于病毒、炎症的感染,或者一些致敏因素、非感染的因素所导致的心肌整个的或者局灶的炎症改变。心肌病是除了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以外的一类心肌病,心肌病通常是由遗传因素所导致。原发性心肌病原因不明,包括一些扩张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由于原因不明,只能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和治疗。继发性心肌病包括酒精性心肌病、妊娠期围产期的心肌病。心肌炎是指由于病毒、炎症的感染,或者一些致敏因素、非感染的因素所导致的心肌整个的或者局灶的炎症改变,最终表现的症状可能是心衰,也有可能是恶性心律失常。
02:10
心肌病的治疗方法
心肌病一旦发现,要明确患者心功能和心腔扩大的程度,尽早进行药物的干预。早期的药物治疗,因为原因不明,也只能针对心肌的整个改变进行一些维护治疗,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来降低心脏的负荷,也可以进行一些利尿和扩血管的治疗,长期也可以给予一些ACEI类药物来逆转心肌重构,但一旦这种疾病发展到终末期、晚期的心衰表现,只能进行心脏移植的治疗。心肌病指除了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等的疾病。心肌病很多有家族遗传史,追问起来很多人的整个家族会有发生扩心病或肥厚性心肌病的人群。
心肌炎吃什么药
病毒感染心肌炎采用抗病毒药物,细菌感染采用抗菌药物,同时针对病原微生物引起毒性反应,采取相同治疗措施。必要时采用激素治疗来抑制免疫反应,针对心肌细胞损伤或者心肌损伤后引起并发症治疗。例如可使用辅酶Q10、1、6-二磷酸果糖,维生素C,维生素E,辅酶a等等。研究发现中药黄芪对于心肌炎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心肌炎患者有心律失常,用心律失常药物,例如胺碘酮,普罗帕酮等。患者有心衰,控制心衰,例如强心药,利尿剂以及扩张冠状动脉药物。心肌炎药物治疗不是简单的用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好还是能住院治疗。心肌炎各种感染因素,引发心肌细胞,心内膜,心脏,大血管以及心包脏层炎症反应,引起扩张性心肌病常见原因之一,引起心肌炎感染因素不同,在治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18

64191次收听

心肌炎传染吗
心肌炎是指由各种感染因素引发心肌细胞、心内膜、心脏大血管以及心包脏层炎症反应,是引起扩张性心肌病常见原因之一。各种感染因素,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寄生虫等等,其中以病毒感染最多见。心肌炎不具有传染性,但是某一些能引起心肌炎病毒具有传染性,比如流感病毒,所以要预防心肌炎,就应该避免感冒,或者避免病毒感染,做好个人卫生,如果在公共场所停留过,比如超市,使用公园里健身器材,乘坐公交车等等,一定要注意手清洁卫生,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保持室内通风。在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高发期,不要去人多地方,出门做好防护工作,比如戴口罩等等。虽然出现感冒、发烧以及腹泻等症状,并不一定都是心肌炎,但是一定要认真对待,尤其是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并治疗。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18

61139次收听

心肌损伤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心肌损伤是现在常见的一种疾病,患病之后也会有一系列的症状,比如会出现胸闷、恶心、咳嗽、头昏等不适。也有的人甚至发生频繁的早搏,但是在患病之后患者一般毫无感觉和症状,仅在医生听诊或心电图检查时才被发现。同时每分钟少于6次的早搏,对身体健康几乎无影。
心肌损伤是怎么回事
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一般由于气血不足导致营养缺失和水分功能障碍,如果心肌失去营养,就会缺血缺氧。导致胸闷,气短,要及时的查看,可以通过心脏彩超以确诊治疗,引起的病因主要包括心肌炎、心肌病等。发病后要及时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治疗与介入方法及手术治疗。
01:47
心肌病的症状
心肌病是指由于心肌细胞病变导致心脏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心肌病的种类很多,部分诊断非常困难。常见症状包括:一、心功能不全的症状,部分心肌病如扩张性心肌病,以心脏的收缩功能减退为主,而肥厚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则以心脏的顺应性下降,充盈受损,舒张功能减退为主,引起呼吸困难、乏力、疲倦等症状。部分患者合并纳差、腹胀等消化道、胃肠道症状。二、心脏的传导功能受损,可以合并快速的心率失常、缓慢性的心率失常,导致患者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危重的患者可能晕厥、黑蒙。三,季发特定疾病所致的心肌病,相关的症状不一致。
01:37
血色病性心肌病是怎么回事
血色病性心肌病属于一种继发性的心肌病表现,其根源不在于心肌本身,而在于铁离子异常的沉积导致的心肌疾病。由于铁离子的代谢发生异常,在不恰当的位置发生沉积,有部分离子沉积到心肌等组织细胞里面,导致心功能减退,这一系列临床的改变,称为血色病性心肌病。血色病性心肌病临床症状和普通的心肌病类似。第一,引起心功能的减退、呼吸困难、有不同程度的乏力,患者还可以有腹胀、纳差、下肢水肿等表现。第二,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出现早搏、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等异常的心律失常的图形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