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内科
血象不高伴肺纹理增粗可能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肺炎等疾病相关,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支气管黏膜炎症,肺纹理增粗但血象...
肺纹理增多增粗在健康人群中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主要有呼吸系统代偿性改变、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刺激、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因素。
高原居民或运动员可能出现...
长期咳嗽伴随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多数情况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常见呼吸道疾病相关,需结合具体症状评估严重程度。
长期吸烟或空气污染可能导致支气管慢性炎症,表现为...
肺不张确实可能引起反复咳嗽,但咳嗽的常见原因还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等。肺不张通常由气道阻塞、肺部感染、肿瘤压迫或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引发,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
吸烟不能预防肺炎病毒感染,反而会增加感染风险和重症概率。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主要有损伤呼吸道屏障、抑制免疫功能、加重炎症反应、诱发慢性基础疾病。
烟草烟雾破坏呼吸道纤...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一般2-14天出现症状,实际时间受到病毒载量、免疫状态、年龄、基础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接触病毒数量较多时潜伏期可能缩短,病毒复制速度加快会导致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检测通常可在4-6小时内获得结果,实际检测速度受到采样时机、检测方法、实验室负荷、样本运输条件等因素影响。
感染初期病毒载量较低可能导致假阴性,...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出现肺部疼痛症状,早期多表现为干咳、乏力,进展期可伴胸痛、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持续胸痛。
早期以干咳和低热为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部隐痛,...
肺不张反复发作可能由痰液阻塞、气道异物、肺部感染、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抗感染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或术后咳嗽无力导致痰液滞留...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出现头痛症状,头痛属于常见早期表现之一,通常伴随发热、乏力等症状出现。
病毒直接侵袭神经系统可能引发血管性头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首页上一页56789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血管瘤手术后存在一定的复发概率,具体复发风险与血管瘤类型、手术切除范围等因素有关。血管瘤复发后可通过激光治疗、硬化剂注射、再次手术切除、靶向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方式干预。建议术后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血管瘤手术后复发与病灶性质密切相关。婴幼儿血管瘤若手术切除彻底,复发概率较低;海绵状血管瘤因边界不清,术后残留可能导致复发。静脉畸形类血管瘤复发多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复发常见于术后1-3年,表现为原手术区再次出现红肿块、皮肤变色或异常搏动。复发初期病灶较小时,脉冲染料激光可有效消除表浅病变,硬化剂注射适用于局限的脉管畸形。对于范围较大的复发灶,需结合影像学评估后行扩大切除术。
特殊类型血管瘤如卡波西样血管内皮瘤复发率较高,需联合普萘洛尔口服液抑制血管增生。丛状血管瘤复发可能伴随血小板减少,需先纠正凝血异常再治疗。复发后禁止自行处理,尤其头颈部血管瘤可能压迫气道。靶向药物如西罗莫司片适用于难治性血管瘤复发,放射治疗仅用于其他方法无效的成年患者。所有治疗方案需由血管外科医生根据病理类型制定个体化方案。
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保持手术部位清洁。观察皮肤颜色变化,记录病灶大小进展。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限制辛辣刺激食物。建立术后随访档案,前两年每3-6个月复查超声,五年内每年进行磁共振检查。出现复发征兆时尽早就医干预,可显著提高二次治疗成功率。
先天性心脏病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采用药物治疗,部分轻症患者可通过药物控制症状,但多数情况下需结合手术干预。
药物治疗适用于部分轻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如小型室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可通过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或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片可缓解心律失常症状。对于合并肺动脉高压者,波生坦片等靶向药物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但需注意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结构异常。
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药物治疗效果有限,需在新生儿期或婴幼儿期进行外科矫治手术或介入封堵治疗。部分患者术后仍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钠片预防血栓,或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片改善心功能。药物选择需严格遵循个体化原则,定期评估心功能状态。
建议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定期复查心脏超声,避免剧烈运动和感染诱发心衰。保持低盐饮食,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加重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肺结节可能表现为无明显症状、咳嗽、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肺结节通常由感染、炎症、肿瘤等因素引起,部分可能发展为肺癌。
多数肺结节在早期无明显症状,常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这类结节多为良性,可能与既往肺部感染留下的瘢痕、钙化灶有关。建议定期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变化,无须特殊治疗。
肺结节刺激支气管可能引起持续性干咳或少量白痰,咳嗽变异性哮喘、结核球等疾病可能导致此类症状。若咳嗽超过2周不缓解,需行支气管镜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可遵医嘱使用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等镇咳药物。
靠近胸膜的肺结节可能引发钝痛或刺痛,尤其在深呼吸时加重。肺炎性假瘤、胸膜间皮瘤等疾病可能出现该表现。需通过增强CT鉴别性质,疼痛明显时可短期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症处理。
血管丰富的肺结节破裂可能导致痰中带血或少量咯血,常见于肺结核球、支气管腺瘤等疾病。需警惕肺癌可能,应立即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止血可选用云南白药胶囊,但需查明病因针对性治疗。
较大肺结节压迫气道或合并胸腔积液时可能出现气促,多见于恶性肿瘤晚期或巨大错构瘤。需通过肺功能检查评估通气障碍程度,必要时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明确诊断。可临时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缓解症状。
发现肺结节后应戒烟并避免二手烟,减少厨房油烟吸入,保持居住环境通风。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肺功能,但避免剧烈运动引发气促。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如鸡蛋、胡萝卜等。建议每3-6个月复查胸部CT,若结节增长过快或出现新症状需及时胸外科就诊。
男性可能会得乳腺癌,但概率远低于女性。乳腺癌主要与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环境暴露等有关,男性乳腺组织较少且雌激素水平较低,因此发病率较低。
男性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与女性类似,但临床表现可能有所不同。男性乳房组织较少,肿瘤更容易侵犯胸壁肌肉或皮肤,早期可能出现乳头凹陷、皮肤溃疡等症状。部分男性因携带BRCA基因突变导致发病风险增加,这类患者通常有家族遗传史。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或雌激素类药物可能刺激乳腺细胞异常增生。肥胖患者体内脂肪组织可转化雄激素为雌激素,间接增加患病风险。慢性肝病患者肝脏灭活雌激素能力下降,也可能诱发乳腺病变。
男性乳腺癌虽然罕见,但部分特殊人群需要提高警惕。克兰费尔特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异常导致睾丸发育不全,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接受前列腺癌治疗的男性长期使用抗雄激素药物,可能打破体内激素平衡。曾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青少年男性,乳腺细胞可能受到不可逆损伤。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男性,睾丸功能受损可能引起激素紊乱。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时,乳腺组织更易发生癌变。
建议男性定期自查乳房,触摸到无痛性肿块或发现乳头溢液时应及时就诊。保持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激素水平,避免过度饮酒可减少肝脏负担。有家族遗传史的男性可考虑进行基因检测,高风险人群需要加强临床随访。确诊后应配合医生完成病理检查,根据分子分型选择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术后康复期需注意上肢淋巴水肿预防,可穿戴压力袖套并配合专业按摩。
踝关节融合手术能有效缓解严重关节炎或创伤导致的踝关节疼痛,但会永久丧失关节活动功能。该手术的利弊主要涉及疼痛缓解、关节稳定性、活动受限、邻近关节代偿性损伤及术后康复难度等因素。
踝关节融合术通过消除病变关节面的摩擦,可显著缓解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引发的慢性疼痛。术后约80%患者疼痛得到明显改善,尤其适合保守治疗无效且对关节活动需求较低的人群。
手术将胫骨与距骨永久固定,可恢复关节力学稳定性,解决因韧带损伤、先天性畸形或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关节不稳问题。稳定性提升有助于患者恢复基本行走功能,但需配合术后支具保护3-6个月。
融合后踝关节将完全丧失背屈和跖屈功能,下蹲、爬坡等动作受限。年轻患者及需要频繁上下楼梯、跪姿工作的人群需谨慎选择,可能需通过髋膝关节代偿动作,长期可能加速邻近关节退变。
距下关节和中足关节将承受额外应力,术后5-10年内约30%患者出现邻近关节继发性关节炎。术前需评估足部整体力学结构,必要时联合进行距下关节融合或跟骨截骨术以优化力线分布。
术后需8-12周严格非负重期,骨愈合时间可能延长至6个月。糖尿病患者、吸烟者及骨质疏松患者存在较高骨不连风险,可能需二次手术。康复期需持续进行髋膝关节力量训练以代偿功能缺失。
术后应长期穿戴减震鞋具缓解足部压力,避免跳跃、奔跑等高冲击运动。每6-12个月复查X线评估融合状态及邻近关节情况,出现膝关节或腰部疼痛需及时干预。控制体重、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有助于延缓继发性关节退化,游泳和骑自行车是推荐的替代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