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消化内科 > 内科 > 肠易激综合征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过敏麻疹一般1-14天消失,具体时间与病情严重程度、个人体质及治疗干预有关。
过敏麻疹的消退时间存在个体差异。症状较轻时,皮肤出现红色风团伴瘙痒,1-3天可自行缓解。若及时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或外用炉甘石洗剂,病程可能缩短至1-2天。中度症状表现为风团范围扩大或反复发作,持续3-7天,需联合口服药物与局部冷敷控制炎症。严重过敏反应如血管性水肿或呼吸困难,可能持续7-14天,需就医接受糖皮质激素注射或静脉用药。病程中避免抓挠、高温刺激,穿着宽松棉质衣物有助于减少皮肤摩擦。部分患者因持续接触过敏原导致症状迁延,需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
建议记录饮食与环境接触史,急性期避免海鲜、坚果等易致敏食物。若风团反复发作超过6周或伴随发热、关节痛,需排查慢性荨麻疹或其他免疫性疾病。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观察呼吸与精神状态,夜间瘙痒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儿童专用抗组胺糖浆。
骨质增生通常不会持续长大,但可能因关节持续磨损或炎症刺激而缓慢进展。骨质增生是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表现,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与长期劳损、年龄增长等因素相关。
骨质增生本质是骨骼为适应异常应力产生的代偿性增生,初期可能无明显症状。当骨刺压迫周围神经、血管或软组织时,可能引发局部疼痛、关节活动受限。X线检查可显示骨赘形成,但增生速度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短期内不会显著变化。若关节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状态,如肥胖患者或重体力劳动者,骨赘可能因机械刺激略微增大。此时需通过减重、减少负重活动等方式延缓进展。
少数情况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时,炎性因子可能加速局部骨质增生。这类患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缓解症状,必要时进行关节镜清理术。遗传因素导致的代谢性骨病也可能伴随异常骨增生,但属于罕见情况。
建议骨质增生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单一姿势,日常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如牛奶、西蓝花等,但无须过度补钙。若出现关节红肿热痛或活动障碍加重,应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药物或物理治疗。
肺感觉隐隐的痛可能与胸膜炎、肺炎、肋间神经痛、气胸、肺栓塞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胸膜炎是胸膜发生炎症的疾病,可能与病毒感染、结核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胸膜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细菌感染引起的胸膜炎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结核性胸膜炎需要长期抗结核药物治疗。
肺炎是肺部组织发生炎症的疾病,可能与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感染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症状。肺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药物,细菌性肺炎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片、盐酸莫西沙星片、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药物。
肋间神经痛是肋间神经受到刺激或压迫引起的疼痛,可能与外伤、带状疱疹、脊柱病变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沿肋间神经分布的刺痛或灼痛。肋间神经痛的治疗可遵医嘱使用加巴喷丁胶囊、普瑞巴林胶囊、维生素B12片等药物,同时可配合物理治疗。
气胸是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肺组织受压的疾病,可能与肺部疾病、外伤、剧烈运动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突发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少量气胸可自行吸收,大量气胸需要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
肺栓塞是肺动脉或其分支被血栓阻塞的疾病,可能与长期卧床、手术、创伤等因素有关。患者通常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肺栓塞需要紧急治疗,可遵医嘱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华法林钠片、利伐沙班片等抗凝药物。
肺感觉隐隐的痛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饮食上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充足营养摄入。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线、CT等检查明确诊断。有吸烟习惯者应尽早戒烟,减少对肺部的刺激。
轻度气胸可通过卧床休息、氧疗、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轻度气胸通常由肺大疱破裂、胸部外伤、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发性气胸等原因引起。
卧床休息是轻度气胸的基础治疗方式,有助于减少肺部活动,降低肺内压力,促进破裂的肺泡自行修复。患者需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咳嗽,通常需要卧床3-5天。若症状加重或未见缓解,应及时就医。
氧疗通过提高吸入氧浓度,促进胸腔内气体吸收。一般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氧流量控制在2-5升/分钟。氧疗适用于无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需持续24-48小时。治疗期间需监测血氧饱和度,避免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导致氧中毒。
胸腔穿刺抽气适用于肺压缩20%-30%的轻度气胸患者。在局部麻醉下,用穿刺针抽出胸腔内积气,缓解肺压迫。操作需严格无菌,避免感染。术后需复查胸片确认肺复张情况。若抽气后气胸未改善,需考虑其他治疗方式。
胸腔闭式引流适用于反复发作或穿刺抽气无效的轻度气胸。通过置入引流管持续排出胸腔气体,促进肺复张。引流期间需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性状。通常引流2-3天后拔管,拔管前需确认肺完全复张且无漏气。
手术治疗适用于反复发作的自发性气胸或存在肺大疱的患者。常用术式包括胸腔镜下肺大疱切除术、胸膜固定术等。手术可有效降低气胸复发概率,术后恢复时间约1-2周。术前需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术后需加强呼吸功能锻炼。
轻度气胸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高空作业等可能增加胸腔压力的活动。饮食上建议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瘦肉、新鲜蔬菜水果,帮助组织修复。戒烟至关重要,吸烟会延缓愈合并增加复发风险。恢复期可进行缓慢深呼吸锻炼,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增加活动量。若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复查。
胆结石是否需要及时手术需根据结石大小、症状及并发症风险综合判断。无症状的小结石通常无须立即手术,但出现胆绞痛、胆囊炎或胆管梗阻等情况时建议手术干预。主要处理方式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等。
无症状胆结石患者可定期复查,通过超声监测结石变化。饮食需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避免暴饮暴食诱发症状。若结石直径超过10毫米或胆囊壁增厚,即使无症状也可能增加癌变风险,需考虑预防性手术。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者,手术时机需个体化评估。
反复发作胆绞痛或急性胆囊炎患者应尽早手术。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可能导致胆囊化脓穿孔,需急诊手术解除梗阻。合并胆总管结石时可能出现黄疸、胰腺炎,需通过内镜取石或联合手术处理。妊娠期胆结石发作可先保守治疗,若无效需在孕中期手术避免母婴风险。
老年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但若出现胆囊坏疽或胆源性脓毒症则须紧急手术。儿童胆结石多与溶血性疾病相关,无症状者可观察,症状明显需手术。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过渡,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避免腹泻或消化不良。术后1个月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评估胆管通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