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中医科 > 中医外科
首页上一页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脑肿瘤早期表现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肢体无力、性格改变等症状。脑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刺激、病毒感染、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紊乱、癫痫发作、认知功能下降等症状。建议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
脑肿瘤早期头痛多表现为晨起加重,咳嗽或低头时疼痛加剧,服用普通止痛药效果不佳。头痛可能与肿瘤占位效应导致颅内压增高有关,常伴随喷射性呕吐。若头痛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需警惕脑肿瘤可能。临床常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脑肿瘤引起的恶心呕吐多与头痛伴随出现,呈喷射状,与进食无关。这种症状源于肿瘤压迫第四脑室或延髓呕吐中枢,也可能与颅内压增高刺激呕吐中枢有关。患者可能同时出现视乳头水肿、意识模糊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可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昂丹司琼注射液等止吐药物。
脑肿瘤压迫视神经或视交叉时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表现为看东西模糊、视野范围缩小。垂体瘤等特定部位肿瘤还可能引起双眼颞侧偏盲。部分患者会出现视乳头水肿、复视等症状。临床需通过眼底检查、视野检查评估视神经受损程度,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必要时可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
脑肿瘤压迫运动皮层或运动传导通路时,可出现单侧肢体进行性无力,多从一侧上肢开始发展。患者可能伴随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上运动神经元损伤体征。胶质瘤、脑膜瘤等常见于运动功能区。康复治疗可结合物理疗法,药物方面可选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药物,但需明确病因后对因治疗。
额叶或颞叶肿瘤早期可表现为性格改变、情绪波动、记忆力减退等精神症状,容易被误诊为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判断力下降、淡漠或易激惹等症状。这类变化与肿瘤直接破坏前额叶皮层或边缘系统有关。诊断需结合神经心理评估,治疗需根据肿瘤性质选择手术、放疗或化疗,可配合奥氮平片、利培酮片等精神类药物控制症状。
脑肿瘤患者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限制钠盐摄入以预防脑水肿加重。适当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但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若出现症状突然加重或新发症状,应立即就医。
无性细胞瘤IA期属于早期肿瘤,通常预后较好,不属于严重阶段。
无性细胞瘤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一种,IA期指肿瘤局限于单侧卵巢,包膜完整,无腹水或腹腔冲洗液癌细胞阴性,未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此阶段肿瘤细胞未突破包膜,生长范围有限,手术完整切除后复发概率较低。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高,多数可通过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如单侧附件切除术,术后无须辅助化疗。定期随访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是主要管理方式。
极少数情况下,IA期无性细胞瘤可能存在隐匿性微转移或术后病理升级,但概率极低。若术后病理提示高危因素,如肿瘤体积较大、分化差或脉管侵犯,可能需要补充化疗。这类患者需密切随访,监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必要时进行盆腔超声或CT检查。
建议患者术后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均衡饮食并适当补充优质蛋白。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2-3年内每6个月复查,之后可逐年延长间隔。出现异常阴道出血、腹痛或腹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年轻患者若有生育需求,可在医生评估后保留对侧卵巢及子宫功能。
消化性溃疡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胶体果胶铋胶囊、雷尼替丁胶囊、硫糖铝混悬凝胶等药物。消化性溃疡通常与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规范用药。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是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该药可缓解烧心、反酸等症状,需整粒吞服避免破坏肠溶膜。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钙吸收,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镁水平。
铝碳酸镁咀嚼片为抗酸药,能中和胃酸并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适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嗳气等症状。咀嚼后服用效果更佳,但可能引起便秘或腹泻等不良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胶体果胶铋胶囊可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层,同时抑制幽门螺杆菌。适用于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服药后可能出现黑便属正常现象。需避免与牛奶同服,疗程一般不超过8周。
雷尼替丁胶囊通过阻断H2受体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夜间痛明显的十二指肠溃疡。该药可能引起头痛、眩晕等反应,长期使用需警惕维生素B12缺乏。肾功能减退者需调整剂量。
硫糖铝混悬凝胶能在溃疡处形成黏附性保护层,促进黏膜修复。适用于酒精、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损伤。需空腹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为便秘,与抗生素联用时可间隔2小时服用。
消化性溃疡患者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过酸过硬食物,规律进食并控制每餐食量。戒烟限酒,减少浓茶咖啡摄入,餐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若出现呕血、黑便等急症需立即就医。用药期间定期复查胃镜,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完成规范的四联疗法疗程。
心肌炎的常见病因主要有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或毒素刺激、物理损伤等。心肌炎是指心肌发生炎症性病变,可导致心脏功能受损,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病毒感染是心肌炎最常见的病因,柯萨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均可侵犯心肌细胞。病毒直接损伤心肌或诱发免疫反应,导致心肌水肿、坏死。患者可能出现胸闷、心悸、乏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毒感染,辅以营养心肌药物如辅酶Q10胶囊、曲美他嗪片等。
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通过毒素或血行播散引发心肌炎。细菌性心肌炎常伴随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心肌损伤标志物明显升高。治疗需使用敏感抗生素如青霉素钠注射液,同时配合卧床休息。
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可能引发自身免疫性心肌炎。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心肌组织损伤,表现为进行性心功能减退。治疗需控制原发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调节免疫反应。
某些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重金属中毒、酒精滥用等可直接毒性损伤心肌细胞。患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表现。治疗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使用营养心肌药物如磷酸肌酸钠注射液。
胸部放射性治疗、心脏外伤等物理因素可造成心肌局部炎症反应。损伤程度与辐射剂量或外伤严重程度相关。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严重者需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
预防心肌炎需注意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出现呼吸道感染时应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宜清淡,限制钠盐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确诊心肌炎后应严格遵医嘱治疗,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监测心功能变化。急性期需绝对卧床,恢复期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小儿面瘫早期症状主要有口角歪斜、闭眼困难、鼻唇沟变浅、流涎、味觉异常等。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外伤、中耳炎、脑卒中、先天性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患儿单侧或双侧口角下垂,哭闹或微笑时面部不对称。可能与贝尔麻痹或外伤性面神经损伤有关,伴随患侧咀嚼无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减轻神经水肿,配合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后期采用针灸促进恢复。
患侧眼睑闭合不全,眨眼频率减少,易出现结膜充血。常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炎,可伴随耳后疼痛。需使用人工泪液预防角膜干燥,夜间用红霉素眼膏保护角膜,急性期可用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
患侧鼻翼至嘴角的皮肤皱褶消失,做鼓腮动作时漏气。多见于中耳炎继发的面神经麻痹,可能伴随听力下降。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控制感染,配合超短波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唾液从患侧口角不自主流出,进食时食物残渣滞留颊部。常见于脑卒中或颅内肿瘤压迫面神经核,可能伴随肢体活动障碍。需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使用甲钴胺片修复神经损伤。
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丧失,拒食偏咸/甜食物。多为鼓索神经受累表现,常见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联合使用更昔洛韦胶囊抗病毒,配合电刺激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家长发现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患侧眼部清洁,用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冷风直吹。饮食选择软烂易咀嚼的食物,分次少量喂食防止呛咳。恢复期可引导孩子做噘嘴、鼓腮等面部肌肉训练,定期复查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