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小儿面瘫早期症状主要有口角歪斜、闭眼困难、鼻唇沟变浅、流涎、味觉异常等。面瘫通常由病毒感染、外伤、中耳炎、脑卒中、先天性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患儿单侧或双侧口角下垂,哭闹或微笑时面部不对称。可能与贝尔麻痹或外伤性面神经损伤有关,伴随患侧咀嚼无力。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泼尼松片减轻神经水肿,配合维生素B1片营养神经,后期采用针灸促进恢复。
患侧眼睑闭合不全,眨眼频率减少,易出现结膜充血。常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神经炎,可伴随耳后疼痛。需使用人工泪液预防角膜干燥,夜间用红霉素眼膏保护角膜,急性期可用阿昔洛韦片抗病毒治疗。
患侧鼻翼至嘴角的皮肤皱褶消失,做鼓腮动作时漏气。多见于中耳炎继发的面神经麻痹,可能伴随听力下降。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控制感染,配合超短波理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唾液从患侧口角不自主流出,进食时食物残渣滞留颊部。常见于脑卒中或颅内肿瘤压迫面神经核,可能伴随肢体活动障碍。需进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使用甲钴胺片修复神经损伤。
舌前三分之二味觉减退或丧失,拒食偏咸/甜食物。多为鼓索神经受累表现,常见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可联合使用更昔洛韦胶囊抗病毒,配合电刺激治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家长发现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患侧眼部清洁,用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冷风直吹。饮食选择软烂易咀嚼的食物,分次少量喂食防止呛咳。恢复期可引导孩子做噘嘴、鼓腮等面部肌肉训练,定期复查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