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神经内科 > 内科 > 贪食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肺挫伤有积液一般需要7-30天恢复,具体时间与损伤程度、积液量及个体差异有关。
肺挫伤后少量积液且无感染时,恢复时间通常为7-14天。此时积液可能逐渐被机体吸收,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同时配合医生进行抗炎治疗。若存在轻微呼吸困难,可通过低流量吸氧缓解症状。恢复期间需定期复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观察积液吸收情况。
肺挫伤伴随中到大量积液或合并感染时,恢复时间可能延长至14-30天。此类情况需通过胸腔穿刺引流或置管引流排出积液,并联合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者可能出现持续胸痛、发热等症状,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药物。恢复过程中应监测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帮助肺组织复张。
肺挫伤恢复期间需保持清淡饮食,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蛋、鱼肉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禁止吸烟及接触二手烟。若出现咳嗽加重、咯血或持续高热,应立即就医复查。
埃博拉病毒病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可通过接触传播途径预防,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预防措施主要有避免接触感染者体液、做好个人防护、加强环境消毒、严格隔离患者、接种疫苗;治疗方式包括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使用抗病毒药物、器官功能维护、并发症处理。患者需立即隔离并接受专业医疗干预。
避免直接接触感染者血液、呕吐物等体液是阻断传播的关键,处理疑似病例时必须穿戴防护服、口罩和护目镜。疫区需对患者住所及污染物使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杀,医务人员执行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2019年获批的rVSV-ZEBOV疫苗对扎伊尔型病毒株有显著保护作用,建议高危人群接种。
静脉补液纠正脱水是基础治疗,采用平衡盐溶液维持循环血量,密切监测电解质水平。针对凝血功能障碍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需使用肝素钠注射液。实验性药物瑞德西韦可抑制病毒复制,单克隆抗体药物Inmazeb已获FDA批准用于特定毒株感染。
急性肾损伤患者需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肝功能衰竭时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继发细菌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注射用美罗培南等广谱抗菌药物。心肌炎患者需心电监护,出现休克时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
确诊病例应在负压病房隔离治疗,尸体处理须由专业团队按最高风险标准操作。接触者需每日监测体温21天,出现发热立即报告。疫区应限制人员流动,对交通工具进行终末消毒,野生动物尸体须深埋处理。
幸存者可能遗留关节痛、视力障碍等后遗症,需进行康复训练和眼科随访。精液病毒检测阳性者应避免性接触至检测转阴。康复期血浆含有中和抗体,可用于危重患者治疗。心理干预对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有重要作用。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接触非洲雨林地区的野生动物,食用肉类需彻底加热。从疫区归国人员出现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时应立即上报疾控部门。医务人员接触疑似病例后需用75%乙醇消毒暴露皮肤,防护装备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社区防控需开展健康教育,消除恐慌情绪,及时公布权威信息。
小儿骨折可通过制动固定、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小儿骨折通常由外伤、骨骼发育异常、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重复性应力损伤等原因引起。
骨折后需立即用夹板或石膏固定患肢,避免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采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卧床制动。固定时间根据骨折类型和年龄差异,通常需要3-8周。固定期间需观察肢体末梢血运,防止固定过紧导致缺血。若出现皮肤发紫、肿胀加剧需及时调整外固定装置。
骨折愈合需要充足钙质和蛋白质,建议每日摄入500毫升牛奶、1个鸡蛋、50克瘦肉。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可通过晒太阳或食用深海鱼类获取。避免过量摄入碳酸饮料和咖啡因,这些物质会阻碍钙质吸收。儿童可适当补充儿童钙剂,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儿童适用止痛药。疼痛缓解后应逐步减量,避免长期用药。冷敷可缓解肿胀疼痛,伤后48小时内每2-3小时冰敷15分钟。注意观察患儿疼痛反应,持续剧烈疼痛可能提示固定不当或并发症。
拆除固定后需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初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增加主动锻炼。上肢骨折可进行抓握练习,下肢骨折先从床上抬腿开始。水中运动能减轻关节负担,适合早期康复。训练强度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
骨折后1周、2周、4周需拍片复查愈合情况,生长板损伤需更密切随访。复查内容包括骨痂形成、对位对线、生长板状态等。若发现愈合延迟,可能需要调整固定方式或进行干预治疗。完全愈合后仍需每3-6个月复查,监测骨骼生长发育。
小儿骨折恢复期间应保证充足睡眠,每日睡眠时间不少于10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对抗性活动,防止再次受伤。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保持积极心态,家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分散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若发现患肢异常肿胀、皮肤温度改变或活动障碍加重,应立即就医检查。
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尝试中药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结合病情选择。中药治疗主要适用于息肉较小、症状较轻的情况,若息肉较大或伴随异常出血,通常建议手术切除。
部分中药成分可能对调节内分泌、改善子宫内膜环境有一定作用。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如桂枝茯苓胶囊、丹莪妇康煎膏等,可能帮助缓解月经量多、经期延长等症状。中药治疗周期相对较长,需持续用药1-3个月经周期,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超声观察息肉变化。部分患者服用中药后可能出现胃肠不适,建议饭后温服以减轻刺激。
当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引起不孕或反复出血时,中药治疗效果有限。宫腔镜息肉切除术仍是主流治疗方法,术后可配合中药调理预防复发。绝经后女性出现息肉应优先排除恶变可能,不宜单纯依赖中药。中药治疗期间若出现阴道出血量突然增多、持续时间延长或剧烈腹痛,应立即停药就医。
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经期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及含雌激素较高的食物。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血。建议每3-6个月复查妇科超声,观察息肉变化情况。中药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更换药材。
肺炎可能会引起肚子不舒服,尤其是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肺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或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
肺炎导致肚子不舒服的情况多见于儿童,病原体毒素刺激或炎症反应可能影响胃肠蠕动,表现为腹胀、腹痛或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肺炎时,药物可能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腹部不适。部分重症肺炎患者因缺氧导致胃肠黏膜损伤,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成年人肺炎较少直接引发明显腹部症状,但剧烈咳嗽可能牵拉腹部肌肉产生酸痛感。部分特殊病原体如军团菌感染时,消化道症状可能先于呼吸道症状出现。长期卧床的肺炎患者可能因胃肠蠕动减慢出现便秘腹胀。
出现肺炎伴随肚子不舒服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或胃肠动力药物。治疗期间可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酸奶。保持腹部保暖,用温热毛巾敷肚脐周围有助于缓解肠痉挛。记录腹痛与咳嗽、发热的时间关系,帮助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