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神经内科 > 内科 > 癫痫
首页上一页45678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神经官能症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归脾汤、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等中药方剂治疗。神经官能症属于中医“郁证”“心悸”等范畴,多与情志失调、气血不足有关,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用药。
柴胡疏肝散适用于肝气郁结型神经官能症,表现为胸闷胁痛、情绪抑郁。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配伍香附、陈皮理气宽中。若兼见失眠可加合欢皮、夜交藤。需注意阴虚火旺者慎用。
甘麦大枣汤主治脏躁型症状,如无故悲伤、心神不宁。小麦养心安神,甘草缓急和中,大枣补益气血。此方尤适合更年期女性或长期精神紧张者,但痰湿内盛者不宜。
归脾汤针对心脾两虚证,症见心悸健忘、食欲减退。方中黄芪、党参补气健脾,龙眼肉、酸枣仁养血安神。伴有明显失眠可加柏子仁、远志,腹泻者需调整白术用量。
天王补心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表现为心烦失眠、手足心热。丹参、当归滋阴养血,五味子收敛心神。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若出现口干加重需及时复诊调整用药。
酸枣仁汤专治虚烦不寐,以辗转难眠、多梦易醒为特征。酸枣仁养肝宁心,知母清热除烦。合并焦虑者可配伍郁金、栀子,但便溏者需减少寒凉药物比例。
神经官能症患者除药物治疗外,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莲子、百合等安神食材,忌浓茶咖啡。建议通过八段锦、冥想等方式调节情志,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中药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证候个体化调配,不可自行增减药量。
16岁孩子焦虑症喝中药可能有副作用,但多数情况下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是安全的。中药副作用主要与个体差异、药物配伍或过量使用有关,少数可能出现胃肠不适、过敏反应等。
中药治疗焦虑症通常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为主,常用药物如柴胡疏肝散、甘麦大枣汤等复方制剂。这些药物成分相对温和,青少年在医师辨证施治后使用,通常不会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部分药材如朱砂、附子等含微量毒性成分,但正规医院制剂会严格控制剂量,现代炮制工艺也能降低毒性风险。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口干、嗜睡或食欲变化,多属于暂时性反应,调整用药后可缓解。
少数体质敏感者可能出现皮疹、恶心等过敏症状,与药材中的生物碱或挥发油成分有关。长期过量服用含重金属药材可能影响肝肾功能,但临床规范用药极少发生。自行购买不明来源中药、擅自增减剂量或配伍西药镇静剂时风险较高,可能出现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
建议在精神科医师和中医师共同指导下使用中药,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肝肾功能。避免同时饮用浓茶、咖啡等影响药效的饮品,出现皮疹、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就医。配合心理疏导和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发生概率。
眼底病治疗的中药方剂主要有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复方血栓通胶囊、丹栀逍遥散等。眼底病可能由肝肾阴虚、气血瘀滞、肝郁化火等因素引起,需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药物。
杞菊地黄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等组成,适用于肝肾阴虚型眼底病变。该方剂可改善视物模糊、眼干涩等症状,对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辅助作用。使用期间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脾虚便溏者慎用。
石斛夜光丸含石斛、人参、羚羊角等成分,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视神经萎缩、青光眼等。该方能滋阴降火、清肝明目,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轻微消化道反应,需监测肝功能。不可与藜芦、五灵脂等同用。
明目地黄丸以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为主药,针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可缓解夜盲症、视野缺损等症状,感冒发热时暂停服用,糖尿病患者应注意其中蜂蜜含量。
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成分为三七、黄芪,适用于气血瘀滞型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出血。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用药期间需观察出血倾向,月经量多者经期停用,术后患者使用前应咨询医师。
丹栀逍遥散由牡丹皮、栀子、柴胡等配伍,治疗肝郁化火型视神经炎、葡萄膜炎。可疏肝解郁清热,服药时忌恼怒抑郁,可能出现腹泻等副作用,慢性腹泻患者应减量使用。
使用中药治疗眼底病需坚持3-6个月疗程,配合低脂低糖饮食,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进行眼底检查评估疗效,若出现视力骤降、眼痛需立即就诊。建议每日做眼周穴位按摩,保证充足睡眠,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保护视网膜。
输卵管积水可通过中药调理、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温经散寒、疏肝解郁等方式治疗。输卵管积水可能与感染、炎症、手术创伤、内分泌失调、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腰骶酸痛等症状。
输卵管积水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桂枝茯苓胶囊、少腹逐瘀颗粒、妇炎康片等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含桂枝、茯苓等成分,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少腹逐瘀颗粒能温经活血,缓解寒凝血瘀型积水;妇炎康片对慢性盆腔炎引发的积水有一定调理作用。中药需辨证施治,湿热型可配伍黄柏、车前子,寒湿型宜加干姜、附子。
血府逐瘀汤加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积水,含桃仁、红花等成分,能促进输卵管蠕动和积水吸收。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配合当归、川芎等药材煎服效果更佳。治疗期间需观察月经量变化,避免经期过量使用活血药物导致出血增多。
五苓散加减对水湿停滞型积水有效,含茯苓、猪苓等利水渗湿药材,可减少输卵管液体积聚。湿热明显者可加用四妙丸,含苍术、黄柏等成分,能清热燥湿。长期服用利水药需注意电解质平衡,适当配伍健脾药物如白术、山药以防伤正。
艾附暖宫丸适用于宫寒型积水,含艾叶、香附等温经药材,能改善输卵管纤毛功能。配合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增强温通效果。治疗期间需忌食生冷,冬季可加服羊肉生姜汤辅助驱寒。阴虚火旺者慎用温热药物,以免加重内热。
逍遥散加减适合肝郁气滞型患者,含柴胡、白芍等疏肝药材,能缓解情绪压力导致的输卵管痉挛。合并乳腺增生者可加橘核、青皮,失眠多梦者配伍合欢皮、夜交藤。心理疏导与中药同步进行效果更好,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伤肝。
输卵管积水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每日可用粗盐热敷下腹20分钟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多食薏苡仁、冬瓜等利水食材,忌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积水变化,若中药治疗3-6个月未改善或出现急性腹痛发热,需考虑结合西医抗感染或腹腔镜手术。备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监测排卵,避免宫外孕风险。
宫颈囊肿中医治疗可通过中药内服、外治法、针灸疗法、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方式干预。宫颈囊肿多因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湿盛等病机引起,中医强调辨证施治与整体调理。
根据证型选用方剂,湿热型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含龙胆草、栀子等清热利湿;气滞血瘀型可用桂枝茯苓丸配合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脾虚湿盛者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需由中医师辨证后调整剂量,避免自行用药。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不适,需饭后温服。
中药熏洗选用黄柏、苦参、蛇床子等煎汤坐浴,每日1次,可缓解局部炎症。栓剂如保妇康栓含莪术油成分,能化瘀散结。外敷可用芒硝布袋热敷下腹部,促进囊肿吸收。皮肤过敏者禁用外用药,经期暂停操作。
取关元、子宫、三阴交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调节冲任二脉。艾灸神阙、气海穴可温阳化湿,每次15分钟。针灸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凝血功能障碍或妊娠期禁用。部分患者治疗后可出现短暂头晕,需静卧观察。
湿热证宜食辛辣油腻,推荐赤小豆薏米粥利水消肿;血瘀证忌生冷,可饮山楂红糖水活血;脾虚者多食山药、莲子健脾胃。避免蜂王浆等含雌激素食物。饮食需长期坚持,配合治疗期间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
肝郁气滞型需疏肝理气,通过八段锦、冥想等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情志不畅可能加重气血瘀滞,建议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严重焦虑者可配合耳穴压豆调理,取肝、神门等穴位。
中医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囊肿变化,若出现异常出血或腹痛加剧应及时就医。保持会阴清洁,避免盆浴与过度劳累,月经期暂停外治操作。治疗周期通常需3个月经周期以上,需配合医嘱调整方案,不可自行中断疗程。日常可按摩血海、足三里等穴位辅助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