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儿科学 > 小儿心内科
需要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的心脏问题主要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扩张型心肌病等。
持续性室速或室颤导致心脏骤停的高危...
冠脉搭桥术后心律失常可能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基础心脏病加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调整、电解质监测、生活方式干预等方式改善。
手术...
多数情况下佩戴起搏器后可以正常工作。起搏器植入后患者通常能恢复正常生活,但需注意避免强磁场环境、体力劳动强度调整、定期随访检查、职业类型评估等因素的影响。
起搏器可能...
雾霾季节预防心律失常可通过佩戴口罩、减少户外活动、使用空气净化器、规律监测心率等方式实现。雾霾可能通过诱发炎症反应、加重心血管负担、刺激呼吸道、影响血氧饱和度等途径增加心律失常风险。
多数心律失常患者在安装起搏器后可以乘坐飞机,具体需结合起搏器类型、术后恢复情况及航空公司规定综合评估。
传统单腔/双腔起搏器通常允许飞行,但新型植入式除颤器需提前...
消融手术治疗多数心律失常效果显著,主要适用于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室性早搏等类型。
消融术对阵发性房颤成功率较高,可能与肺静脉电隔离有关,术后需配合抗凝治疗。
恶性心律失常易发生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以及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等人群。
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药物主要有普罗帕酮、美托洛尔、胺碘酮、维拉帕米等,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及患者情况选择用药。
普罗帕酮是Ic类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室上性和...
心律失常病发前可能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症状,按发展程度可分为早期表现、进展期表现和终末期表现。
心律失常早期常表现为突发心悸,患者自觉心跳不规律或心跳过速,可能与...
多数早搏无须立即治疗,是否需要干预取决于早搏类型、频率及基础疾病。早搏处理方式主要有观察随访、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手术。
偶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若无症状,...
首页上一页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更年期女性适合吃大豆制品、深海鱼类、全谷物、深色蔬菜和乳制品等食物,有助于缓解更年期症状并维持健康。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出现潮热、骨质疏松等问题,合理饮食可帮助调节内分泌、补充钙质和改善代谢。
1、大豆制品
大豆制品如豆腐、豆浆含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这是一种植物雌激素,能够双向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缓解潮热、盗汗等更年期症状。大豆制品还富含优质蛋白和钙,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建议每天摄入30-50克大豆或等量豆制品,但甲状腺功能异常者需控制摄入量。
2、深海鱼类
三文鱼、沙丁鱼等深海鱼类富含omega-3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更年期心血管健康。这类鱼类还含有维生素D,可促进钙吸收,与乳制品搭配食用效果更佳。每周建议2-3次,每次100-150克,注意选择新鲜或冷冻保存的鱼类。
3、全谷物
燕麦、糙米等全谷物富含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稳定血糖和改善更年期代谢紊乱。全谷物中的镁元素可缓解焦虑和失眠症状。建议用全谷物替代精制主食,每日摄入量占主食的1/3以上,但胃肠功能较弱者需循序渐进增加。
4、深色蔬菜
菠菜、西兰花等深色蔬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叶酸和抗氧化物质,能保护骨骼健康并延缓衰老。其中的植物化合物还可帮助调节雌激素代谢。每日应保证300-500克蔬菜摄入,深色蔬菜占比过半,注意避免长时间高温烹调造成营养流失。
5、乳制品
牛奶、酸奶等乳制品是钙和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可预防更年期骨质疏松。发酵乳制品中的益生菌还能改善肠道健康。建议每日摄入300-500毫升低脂乳制品,乳糖不耐受者可选择无乳糖产品或奶酪替代。
更年期女性除注意饮食外,还应保持规律运动如快走、瑜伽等,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高糖高盐饮食,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证充足睡眠,管理压力情绪。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建议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激素替代治疗或其他医疗干预。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和妇科体检,全面维护更年期健康。
直肠肿瘤导致排便困难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灌肠处理、支架置入、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直肠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便困难、便血、腹痛等症状。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促进肠道蠕动。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
2、药物治疗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开塞露等药物缓解便秘。乳果糖口服溶液通过渗透作用软化粪便,聚乙二醇4000散能增加粪便含水量,开塞露可刺激直肠壁促进排便。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3、灌肠处理
对于急性粪便嵌塞,可采用温盐水灌肠或甘油灌肠剂缓解症状。灌肠能直接软化直肠末端粪便,刺激肠壁产生排便反射。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避免自行操作导致肠黏膜损伤。
4、支架置入
肿瘤导致直肠严重狭窄时,可考虑放置肠道支架暂时解除梗阻。支架能扩张狭窄部位恢复肠腔通畅,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该方式属于姑息性治疗,需配合肿瘤专科治疗方案。
5、手术治疗
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选择经肛门局部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等术式切除肿瘤。手术能直接解除机械性梗阻,术后需配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具体术式需根据肿瘤分期、位置及患者全身状况决定。
直肠肿瘤患者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每日进行适量步行等低强度运动。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可尝试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定期复查肠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腹痛加重、便血增多等情况需立即就医。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儿童急性胃肠炎反复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热敷腹部、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儿童急性胃肠炎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饮食不当、受凉、过敏反应等原因引起。
发病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4-6小时,呕吐缓解后给予米汤、稀粥等流食。避免高糖、高脂及乳制品,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家长需观察儿童进食后是否再次呕吐,若持续无法进食应就医。
2、补充水分
每次呕吐后补充口服补液盐Ⅲ50-100毫升,分次缓慢喂服。可选用苹果汁稀释后饮用,避免饮用运动饮料或纯水。家长需记录儿童24小时排尿次数,若少于3次提示脱水需急诊。
3、热敷腹部
用40℃左右热水袋裹毛巾敷于脐周,每次15分钟每日2-3次。热敷可缓解肠痉挛,但需避开餐后1小时内操作。若儿童出现腹部拒按或膨隆,应立即停止热敷并就医排查肠梗阻。
4、使用药物
细菌性胃肠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呕吐严重时医生可能开具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禁止自行使用止吐药掩盖病情。
5、及时就医
出现血便、持续高热、嗜睡、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需立即就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和便常规可明确病因,严重脱水儿童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需保留呕吐物或大便样本供医生查验。
患病期间保持儿童卧床休息,呕吐后协助漱口清洁口腔。恢复期逐渐增加面条、馒头等低纤维食物,2周内避免生冷食物。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密切接触者需观察3天。若家庭成员出现类似症状应同步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定期测量体温并记录呕吐次数,病情变化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宫颈LSIL一般是指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属于宫颈癌前病变的早期阶段,通常不严重。宫颈LSIL可能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有关,多数情况下可自行消退,少数可能进展为高级别病变。建议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必要时遵医嘱治疗。
宫颈LSIL多由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引起,表现为宫颈细胞轻度异常增生。患者通常无特殊症状,部分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或分泌物增多。病变具有较高自然消退概率,可通过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等方式促进恢复。医生可能建议6-12个月后复查TCT和HPV检测,若持续存在需进一步阴道镜检查。
当宫颈LSIL合并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超过2年时,进展风险相对增加。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如HIV感染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更易发生病变进展。此类情况需密切随访,必要时采用宫颈锥切术等治疗手段。病理检查发现高级别病变时,应按相应规范处理。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宫颈健康,包括均衡饮食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适度运动增强体质,避免吸烟等免疫抑制行为。性生活使用避孕套可降低HPV传播风险。30岁以上女性应定期进行宫颈癌联合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干预。接种HPV疫苗可预防相关型别感染,已感染者仍建议接种以预防其他型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