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问答
首页 > 健康问答 > 呼吸内科 > 内科 > 咳嗽
痰液咳不出可通过调整姿势、雾化吸入、药物辅助、拍背排痰等方式改善。常见原因包括痰液黏稠、气道痉挛、呼吸肌无力、慢性呼吸道疾病等。
身体前倾或侧卧有助于痰液引流,可尝试...
止嗽扫痰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止嗽扫痰丸含有桔梗、苦杏仁等成分,有助于稀释痰液、减轻咳嗽,适用于外感...
止嗽化痰丸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具有止咳化痰的功效。该药物适用于风寒感冒、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痰多,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止嗽化痰丸主要成分包...
止嗽化痰颗粒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通常安全性较高,但不当使用可能引发胃肠不适、过敏反应、药物依赖及肝肾功能异常等危害。
部分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腹胀或腹泻,与药物中...
止咳桃花散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其主要成分包括苦杏仁、浙贝母、桔梗等,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
止咳桃花散主要成分包括苦杏仁、浙贝母、桔梗、前...
止咳桃花胶囊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其主要成分包括杏仁、桔梗、薄荷脑等,具有止咳化痰、宣肺平喘的功效。
止咳桃花胶囊含有杏仁、桔梗、薄荷脑等成分,...
止咳平喘糖浆是一种用于缓解咳嗽和气喘症状的药物,主要成分包括麻黄、苦杏仁、甘草等,具有止咳、平喘的功效。适用于感冒、支气管炎等引起的咳嗽气喘。
一、成分
止咳平喘糖浆的主要成分有麻黄、...
止咳片主要用于缓解咳嗽症状,常见的止咳片包括右美沙芬片、喷托维林片、复方甘草片等。止咳片适用于干咳或少痰的咳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
右美沙芬片是一...
止咳片主要有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可待因、喷托维林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咳嗽类型选择使用。
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适用于干咳,可能引起头晕等副作用,痰多患者慎用...
止咳枇杷合剂是一种中成药,主要用于缓解咳嗽、痰多等症状,其主要成分包括枇杷叶、桔梗、薄荷脑等,具有清热化痰、宣肺止咳的功效。
止咳枇杷合剂含有枇杷叶、桔梗、薄荷脑等成...
12345 ... 10下一页末页
张晓伦 主任医师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小儿胸外科
支修益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胸外科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心肌缺血吃什么药
孕妇能游泳吗
毛囊炎用什么药
牙齿出血是什么原因
科普文章
生活问答
2020-11-1057813次浏览
2020-11-1055608次浏览
2020-11-1059645次浏览
2020-11-1055890次浏览
2020-11-1058929次浏览
杜仲巴戟汤一般每周饮用2-3次,具体频率需根据体质、症状及医生建议调整。
杜仲巴戟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汤剂,主要成分为杜仲和巴戟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功效。健康人群或亚健康状态者用于日常调理时,每周饮用2-3次即可,过量可能引起上火或胃肠不适。若用于辅助治疗腰膝酸软、风湿痹痛等病症,需在中医师指导下确定饮用周期,通常连续服用7-10天后需暂停3-5天,避免药物蓄积。饮用期间应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口干、便秘等热性症状,可减少频次或暂停使用。煎煮时建议搭配瘦肉或红枣以缓和药性,避免空腹饮用。
饮用杜仲巴戟汤期间需忌食生冷辛辣,保持规律作息。阴虚火旺或感冒发热者不宜服用,孕妇及儿童须严格遵医嘱。长期饮用者建议每2-3个月复诊评估体质变化,必要时调整方剂或配伍其他药材以平衡药效。
一周岁宝宝一般可以吃玉米糊,但需注意适量并确保加工方式适合婴幼儿消化。
玉米糊作为辅食添加时,建议选择细磨无添加的玉米粉,用母乳、配方奶或温水调至流质状。玉米含有膳食纤维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和能量代谢,但玉米蛋白属于不完全蛋白,需搭配其他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初次添加应观察3-5天,确认无过敏反应后再逐渐增量,单次食用量控制在20-30克干粉为宜。未满周岁的婴儿或胃肠功能较弱的宝宝可能出现胀气、排便困难,此时应暂停食用。玉米糊的加工需彻底煮熟至软烂,避免整粒玉米或粗糙颗粒引发呛咳风险。
家长需确保玉米原料新鲜无霉变,制作过程注意器具消毒。可搭配胡萝卜泥、鸡肉泥等增加营养密度,避免与高草酸食物同食影响钙吸收。若宝宝出现皮疹、腹泻等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喂养并咨询儿科医生。日常辅食添加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的原则,同时继续保证奶类为主食来源。
盐酸特比萘芬片不是中成药,属于西药中的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癣病。
盐酸特比萘芬片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特比萘芬,这是一种合成的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该药物常用于治疗足癣、股癣、体癣等皮肤真菌感染,也可用于治疗甲真菌病。盐酸特比萘芬片的作用机制明确,针对性强,能够有效杀灭或抑制多种致病真菌的生长繁殖。使用该药物时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皮疹等不良反应,通常症状轻微且可逆。对于肝功能异常者需谨慎使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的处方和工艺加工制成的制剂。而盐酸特比萘芬片是化学合成药物,其研发、生产均基于现代医药学理论,与中成药有本质区别。患者在用药前应明确药物属性,避免混淆。若需联合使用中成药与西药治疗真菌感染,应咨询医师或药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日常生活中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拖鞋等个人物品,有助于预防真菌感染。
黄豆是绿色的通常是可以吃的,绿色黄豆可能是未完全成熟的黄豆或特殊品种。
未完全成熟的黄豆呈现绿色是正常现象,这类黄豆含有较高的水分和叶绿素,口感较嫩,适合制作毛豆等菜肴。绿色黄豆的营养价值与黄色黄豆相近,富含优质蛋白、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适量食用有助于补充营养。部分特殊培育的黄豆品种本身为绿色,如青仁乌豆,其种皮和子叶均为绿色,属于可食用豆类。
若黄豆因储存不当出现霉变导致的颜色异常,如表面出现绿色霉斑或伴有异味,则不能食用。霉变黄豆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食用后可能导致胃肠不适或肝脏损伤。购买时需注意区分天然绿色与霉变绿色,新鲜绿色黄豆应有豆腥味而无霉味,豆粒饱满无破损。
食用绿色黄豆前建议充分清洗并彻底煮熟,避免生食引发胃肠不适。消化功能较弱者应控制摄入量,豆类中的低聚糖可能引起腹胀。若食用后出现皮肤瘙痒、腹泻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进食并就医。
百合和茯苓一般不建议天天食用,长期连续服用可能引起胃肠不适或影响体质平衡。
百合性微寒,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适合阴虚燥咳或失眠人群短期调理。但长期过量服用可能损伤脾胃阳气,出现食欲减退、大便稀溏等症状。建议每周食用2-3次,可搭配粳米煮粥或与银耳同炖。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适用于水肿或脾虚泄泻者,其利尿作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个月。传统用法常将茯苓研磨成粉加入面点,或与山药、莲子等配伍。
存在特定体质或疾病时需谨慎。阴虚火旺者长期单用茯苓可能加重口干咽燥;百合含秋水仙碱,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摄入。中医调理讲究配伍平衡,如茯苓常配白术健脾,百合多与麦冬协同滋阴。若需长期服用,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调整配伍比例,并定期评估体质变化。
日常食用可采取间断服用法,如服用1周后停用3-5天。出现脘腹胀满、口干舌燥等不适应立即停用。储存时需防潮防蛀,霉变药材禁止食用。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或正在服用利尿剂、降糖药者,使用前咨询中医师。药膳调理期间建议记录身体反应,避免与辛辣刺激食物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