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出现低温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不良、慢性感染、下丘脑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药物治疗、营养补充、感染控制、体温调节训练等方式改善。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代谢率降低,常伴随乏力、怕冷、体重增加。需遵医嘱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甲状腺片、碘塞罗宁等药物替代治疗,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
长期热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使产热减少,可能伴随贫血、水肿。建议增加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摄入,必要时补充维生素B族、铁剂、肠内营养粉剂。
结核病、HIV等消耗性疾病可导致持续低热状态,常伴有盗汗、消瘦。需针对病原体使用异烟肼、利福平、抗逆转录酶抑制剂等药物控制感染。
外伤、肿瘤或炎症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时,可能出现无法解释的低温。需通过头颅影像学检查明确病因,采用溴隐亭、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或手术干预。
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寒冷环境,监测基础体温变化,均衡饮食保证足够热量摄入,出现持续低于35℃或伴随意识障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