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吃鸡蛋并不会更有营养,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鸡蛋中的蛋白质和生物素在加热后更易被人体吸收,且生鸡蛋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等致病微生物。
鸡蛋中的蛋白质在加热后会发生变性,使其结构更松散,有利于人体消化酶的作用,从而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生鸡蛋中含有抗生物素蛋白,这种物质会与生物素结合,影响人体对生物素的吸收。经过加热后,抗生物素蛋白被破坏,生物素的吸收率显著提高。鸡蛋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在加热过程中损失较小,而部分B族维生素在加热后反而更易释放。
生鸡蛋可能携带沙门氏菌等致病菌,食用后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沙门氏菌感染对儿童、老人、孕妇等免疫力较低人群风险更大。鸡蛋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蛋壳可能沾染禽类粪便中的病原体,生食时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蛋壳孔隙进入蛋内。部分人群对生鸡蛋中的某些蛋白质成分过敏,加热后这些致敏蛋白结构改变,可降低过敏风险。
建议将鸡蛋彻底加热至蛋白和蛋黄完全凝固后再食用,可采用煮、煎、蒸等烹调方式。储存鸡蛋时应冷藏,避免与其他食物接触,烹调前清洗蛋壳表面。儿童、孕妇、老人及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食用含生鸡蛋的食品如蛋黄酱、冰淇淋等。若出现食用生鸡蛋后腹痛、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