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发芽后通常不建议食用,发芽可能导致龙葵碱等毒素含量升高,但毒性远低于马铃薯发芽。紫薯发芽多因储存环境潮湿或温度过高引起。
紫薯发芽后淀粉会转化为糖类支持芽体生长,导致块茎质地变硬、口感变差。发芽部位及周围组织可能出现木质化,营养价值下降。家庭储存时若发现紫薯表皮出现白色或淡紫色芽点,芽体长度不超过1厘米,彻底挖除发芽部位及周围2厘米组织后,经充分加热仍可食用。但伴随霉变、腐烂的紫薯须立即丢弃。
当紫薯芽体超过3厘米或出现大面积发芽时,块茎内部可能已产生较多龙葵碱。这类物质耐高温且可能引发恶心腹痛等中毒反应,尤其对于胃肠功能较弱者风险更高。若误食发芽紫薯后出现唇舌麻木或呕吐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紫薯储存应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10-15摄氏度可有效抑制发芽。
日常选购紫薯时应挑选表皮光滑无损伤的个体,避免与苹果香蕉等乙烯释放量大的水果混放。短期保存可用报纸包裹后置于阴凉处,长期储存建议用透气网袋悬挂。食用前注意检查是否有发芽或霉变现象,发芽紫薯不建议用于婴幼儿辅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