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高危人群主要有长期关节劳损者、中老年人、肥胖人群、关节外伤史者以及遗传易感人群。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重复性关节活动的人群,如建筑工人、运动员等,关节软骨因持续机械性磨损加速退化。这类人群可能出现晨起关节僵硬、活动时疼痛等症状。建议调整工作姿势,使用护具减轻关节负荷,必要时通过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关节周围肌肉保护。
50岁以上人群关节软骨自然老化,软骨细胞修复能力下降,滑液分泌减少。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会加速软骨退化,发病率显著增高。典型表现为上下楼梯时膝关节疼痛,X线检查可见关节间隙变窄。适度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坚持太极拳等柔缓运动有助于延缓进展。
体重指数超过28时,膝关节承重可达体重的3-6倍,脂肪细胞分泌的炎性因子会促进软骨降解。肥胖者早期可能出现蹲起困难、久坐后站立时关节发紧。通过饮食控制结合水中健走等运动减重,能有效降低关节压力,BMI每下降1单位可减少患病风险。
既往有关节骨折、韧带撕裂或半月板损伤者,关节力学结构改变导致受力异常。创伤后关节面不平整会加速软骨磨损,可能伴随关节弹响、肿胀等症状。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恢复关节稳定性,必要时使用氨基葡萄糖胶囊等药物保护软骨。
携带COL2A1基因突变者,Ⅱ型胶原蛋白合成异常使得软骨基质结构缺陷。这类人群可能在40岁前出现多关节对称性疼痛,家族中常有类似病史。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需避免剧烈运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可能改善症状。
建议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关节功能评估,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选择泳池行走、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冬季注意关节保暖,饮食中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出现持续关节疼痛、变形时应及时至风湿免疫科就诊,通过X线、MRI明确软骨损伤程度,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