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对肝脏、胃肠、心血管、神经系统及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主要危害包括酒精性肝病、胃炎、心律失常、认知功能障碍和免疫力下降。
酒精代谢主要依赖肝脏,长期饮酒会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进而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若持续饮酒可能进展为酒精性肝炎,表现为肝区疼痛、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诱发肝硬化,甚至增加肝癌发病概率。戒酒是首要干预措施,必要时需遵医嘱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复方甘草酸苷片等护肝药物。
酒精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容易引发急性胃炎或胃溃疡,出现上腹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长期饮酒者还可能伴随胃出血风险。建议避免空腹饮酒,若出现黑便或呕血需立即就医,临床常用铝碳酸镁咀嚼片、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过量饮酒会引起血压波动,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可能诱发房颤等心律失常。部分人群饮酒后会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长期酗酒者发生心肌病的概率显著增高。控制饮酒量对预防心血管事件至关重要,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美托洛尔缓释片等药物。
酒精具有神经抑制作用,长期摄入会损伤大脑皮层和海马体,导致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严重酗酒可能出现震颤谵妄等戒断反应,或引发韦尼克脑病等不可逆损害。维生素B1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作为辅助治疗,但根本措施需逐步戒断。
酒精会削弱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淋巴细胞活性,使人体更易感染病原体。长期饮酒者患肺炎、结核等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增高,伤口愈合速度也会延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但需同步减少酒精摄入。
建议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饮酒时应搭配高蛋白食物减缓吸收,避免与头孢类等药物同服。出现持续性腹痛、意识模糊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戒酒过程中可寻求专业机构帮助以缓解戒断症状。日常可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替代酒精减压,定期进行肝功能、胃镜等体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