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障碍主要分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持续性抑郁障碍、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季节性情感障碍等类型。情感障碍可能与遗传、环境、生理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易怒、睡眠障碍等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以情绪极端波动为特征,包括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两种状态。躁狂期可能出现过度兴奋、睡眠减少、冲动行为,抑郁期则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精力不足。该病与脑内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常用药物包括碳酸锂缓释片、丙戊酸钠片、喹硫平片等。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患者识别情绪变化规律。
抑郁症以持续两周以上的心境低落为核心症状,伴随兴趣丧失、食欲改变、注意力下降等表现。发病机制涉及5-羟色胺系统功能异常,环境压力常为诱因。临床常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米氮平片等药物,配合正念训练可改善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出现自杀倾向需及时干预。
持续性抑郁障碍症状较抑郁症轻微但持续时间更长,至少持续两年以上。患者长期处于情绪低沉状态,伴有自我评价过低、睡眠质量差等表现。发病与慢性压力积累相关,治疗可采用盐酸帕罗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同时需要长期进行社会功能康复训练。
破坏性心境失调障碍多见于儿童青少年,表现为频繁的严重脾气爆发与持续易怒情绪。该病与情绪调节中枢发育异常有关,可能伴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治疗需结合父母行为训练与盐酸托莫西汀胶囊、阿立哌唑口崩片等药物,需警惕发展为其他情感障碍。
季节性情感障碍多在秋冬季节发作,表现为嗜睡、食欲亢进、社交退缩等不典型抑郁症状。光照减少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是主要诱因,光疗配合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效果显著。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以预防复发。
情感障碍患者需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海鱼、坚果等食物。规律进行快走、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情绪调节,建议每周锻炼3-5次。建立稳定的社交支持网络,避免酒精和咖啡因摄入,严格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复诊,家属需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