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但需结合科学方式和长期坚持。
骨质疏松是由于骨量减少和骨微结构破坏导致的骨骼疾病,运动能通过力学刺激促进骨形成。负重运动如快走、慢跑、跳绳等可增加骨骼负荷,刺激成骨细胞活性;抗阻训练如深蹲、俯卧撑能增强肌肉力量,间接保护骨骼。运动还能改善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建议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并搭配钙和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
骨质疏松高风险人群需避免高强度冲击运动,如跳跃、快跑等可能增加骨折风险的活动。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或已发生骨折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运动时需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增加运动量导致损伤。
日常可多摄入牛奶、豆制品等高钙食物,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