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能会引起急性腰疼,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骨质疏松导致的急性腰疼通常与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关,而慢性腰背痛更为常见。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疾病,可能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升高。
骨质疏松患者发生急性腰疼的主要原因是椎体压缩性骨折。这种骨折可能由轻微外伤或日常活动如弯腰、咳嗽等诱发,表现为突发性剧烈腰疼,疼痛常局限于骨折部位,活动时加重,平卧时减轻。患者可能出现身高变矮、驼背等体征。影像学检查如X线或磁共振成像可明确诊断。治疗需卧床休息、使用支具固定,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或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同时需积极治疗骨质疏松,包括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如阿仑膦酸钠片或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注射液。
骨质疏松引起的腰背痛更多表现为慢性隐痛。这种疼痛与骨量丢失导致的脊柱生物力学改变有关,表现为持续性钝痛,久站、久坐后加重。患者常伴有疲劳感,疼痛范围较广泛且定位不明确。慢性疼痛可通过规律负重运动、改善姿势、使用热敷等方式缓解。日常需保证充足钙和维生素D摄入,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危险因素。定期骨密度检测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
骨质疏松患者出现急性腰疼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可能原因如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等。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预防跌倒,避免提重物或突然扭转腰部。饮食应富含钙和蛋白质,如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有助于维持骨密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可能影响骨代谢药物的人群应定期评估骨质疏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