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使用药物、接种疫苗、隔离防护等方式预防和治疗。感染性腹泻通常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感染引起。
避免食用生冷、变质或未煮熟的食物,尤其是海鲜、肉类和蛋类。生食蔬菜水果应彻底清洗,饮用水需煮沸或使用净水设备过滤。处理食物前后要洗手,餐具定期消毒。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场所,减少食用路边摊等高风险食品。
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需要及时补充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可少量多次饮用含钾、钠的液体,如米汤、稀释果汁等。严重脱水时可使用口服补液盐散,帮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或咖啡因饮品,可能加重腹泻症状。
细菌性腹泻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胶囊、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病毒性腹泻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寄生虫感染需使用甲硝唑片等抗寄生虫药物。止泻药不宜过早使用,可能影响病原体排出。
针对轮状病毒等常见病原体可接种相应疫苗进行预防。儿童可按规定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旅行前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接种霍乱或伤寒疫苗。疫苗接种能显著降低特定病原体感染风险,但需注意疫苗保护期和适应症。
患者应单独使用餐具和卫生间,粪便需消毒处理。照顾者接触患者后要彻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儿童腹泻期间应居家隔离,暂停入园入学。集体单位发生疫情时要做好环境消毒,切断传播途径。
感染性腹泻患者应注意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为主,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如出现持续高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