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杀念头的患者可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社会支持干预、危机干预和长期随访管理等方式治疗。自杀念头可能与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物质滥用及严重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
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方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减少绝望感。辩证行为疗法适用于情绪调节困难者,通过技能训练降低自伤冲动。心理治疗需由专业心理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建议家属陪同患者定期参与治疗。
抗抑郁药如盐酸氟西汀胶囊可改善抑郁症状,心境稳定剂如丙戊酸钠缓释片适用于双相障碍患者。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突然停药。治疗初期需密切监测药物反应,尤其关注青少年患者可能出现的激越症状。
建立家庭支持系统,指导家属学习危机识别技巧。社区可提供互助小组资源,帮助患者重建社会连接。对青少年患者,学校需配合进行心理评估和适应性调整,家长需定期与专业人员沟通患者状态。
对急性自杀风险者需立即住院,采取环境安全防护措施。急诊科会启动多学科协作,进行风险评估和短期观察。危机干预后应制定过渡期护理计划,确保24小时有人监护。
建立定期复诊机制,精神科医生会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康复期需持续监测情绪变化和药物依从性。对复发高危人群,建议保留心理援助热线等紧急联络渠道。
家属需移除家中危险物品如刀具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情绪稳定。建议患者避免独处,可参与团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若发现自杀计划或准备行为,须立即送往专业机构。日常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如香蕉牛奶,但饮食不能替代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