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首页 >  健康问答 >  外科  >  普通外科  >  其它

肌注与静注的区别大概有哪些?
病情描述:
一些药物注射剂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既可以肌注也可以静注,但有些注射剂却注明肌注(或静注),两者有这么区别吗?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肌注与静注的区别主要有给药途径、吸收速度、适用药物类型、操作风险、适用场景等方面。

    1、给药途径

    肌注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常用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或上臂三角肌。静注是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肘窝处的静脉。肌注的药物需要穿过肌肉组织才能进入血液循环,而静注的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无需经过组织吸收过程。

    2、吸收速度

    肌注药物的吸收速度较慢,药物需要从肌肉组织逐渐扩散到毛细血管网,通常需要30-60分钟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静注药物可立即进入血液循环,数秒内即可分布全身,适用于需要快速起效的急救场景。

    3、适用药物类型

    肌注适合油性制剂、混悬液或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维生素B12注射液、黄体酮注射液等。静注适合水溶性药物、高刺激性药物或需要精确控制剂量的药物,如抗生素类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化疗药物紫杉醇注射液等。

    4、操作风险

    肌注可能引起局部疼痛、硬结或坐骨神经损伤,但一般不会发生严重系统性反应。静注存在更高风险,包括静脉炎、药物外渗导致组织坏死、过敏反应等,需要严格无菌操作和密切监测。

    5、适用场景

    肌注常用于疫苗接种、长效药物给药或门诊治疗,如破伤风抗毒素注射。静注多用于急诊抢救、手术麻醉、肿瘤化疗等需要快速或持续给药的场景,如急救时使用肾上腺素注射液。

    选择注射方式需根据药物性质、治疗需求和患者情况综合判断。肌注后应热敷促进吸收,静注后需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两种注射方式均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患者不可自行尝试。注射后出现异常疼痛、皮疹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处理。日常护理中应注意保持注射部位清洁,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药物扩散异常。

相关文章
洗肾是什么意思
洗肾就是通常所说的肾脏透析,通过洗肾这种方法能够去除身体中的有害毒素,对于患有尿毒症的患者通常使用这种方法。在通过洗肾治疗的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是比较多的,首先就是饮食方面,另外就是要注意患者的病人情绪。
糖尿病并发症尿毒症怎么办
首先是透析治疗,这是尿毒症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选择血液透析,其次是药物的治疗,尿毒症会引发高钾血症的发生,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加入等量高渗葡萄糖进行静推。最后是使用利尿剂,尿毒症患者往往有尿量减少的症状发生,可以使用利尿剂来治疗疾病,还可以进行腹膜透析。
尿毒症怎么预防
预防尿毒症首先精神要乐观,心情要舒畅,切勿悲观急躁,要解除一切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任何肾脏疾病,都不可以忽视而延迟就医,因为任何肾脏病的持续恶化都可能会变成尿毒症。肾脏病往往到末期才会有症状,勿以为乏尿和水肿才会有肾脏病,体检不可忽视。
尿毒症晚期如何治疗
尿毒症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治疗的难度也是很大的,到了尿毒症晚期的时候,可以采取换肾、透析、中医治疗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这些治疗方法当中,换肾是晚期尿毒症最好的一种治疗方法,但是想要采取这种治疗方法必须有合适的肾源,其次有足够的资金能力。
慢性肾脏病5期生存时间
慢性肾脏病5期,也称为终末期肾脏病,即尿毒症期,可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排出体内毒素和水分,常用方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可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慢性肾脏病5期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已经超过10年,而随着3D打印技术、生物人工肾的发展,其存活率会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