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危害主要包括轻度蛋白尿、肾功能损伤、高血压及终末期肾病。该病可能由免疫复合物沉积、血管炎性反应、遗传易感性及感染等因素诱发,需警惕长期肾脏损害风险。
早期表现为尿液中泡沫增多,可能伴随微量蛋白漏出。持续蛋白尿会加速肾小球滤过膜损伤,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临床常用缬沙坦、贝那普利或雷公藤多苷片控制蛋白漏出。
约20%患者出现血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提示肾功能减退。急性期可采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慢性进展需联合环磷酰胺或吗替麦考酚酯延缓恶化。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血压升高,可能伴随头痛、视物模糊。除限盐饮食外,可选用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或呋塞米控制血压,避免加重肾缺血。
少数重症患者发展至尿毒症,需依赖透析或肾移植。病理显示新月体形成超过50%时预后较差,早期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可能改善结局。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及海鲜等易致敏食物,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出现水肿或尿量减少时立即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