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肝主要由血吸虫感染引起,发病过程涉及虫卵沉积、免疫反应、纤维化三个阶段,常见于疫区接触疫水人群。
1、虫卵沉积
血吸虫成虫在门静脉产卵,虫卵随血流滞留于肝脏,机械性阻塞微小血管,导致局部缺血和炎症反应。
2、免疫应答
虫卵分泌抗原物质引发Th2型免疫反应,形成肉芽肿病变,表现为肝区疼痛、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等症状。
3、纤维化进展
持续炎症激活肝星状细胞,胶原过度沉积形成门脉周围纤维化,可能出现脾大、腹水等门脉高压体征。
4、晚期病变
未经治疗可发展为干线型肝纤维化,肝脏呈地图样外观,伴随肝功能减退和消化道出血风险。
疫区居民应避免接触疫水,出现发热、肝区不适等症状需及时进行病原学检查和吡喹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