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灌肠可通过调整灌肠液成分、规范操作流程、结合药物治疗、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处理。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肠道蠕动减弱、药物副作用、肠道器质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生理盐水或甘油溶液灌肠,避免高渗溶液刺激肠黏膜。家长需注意儿童灌肠液温度应接近体温。
采用左侧卧位,灌肠管插入深度约10-15厘米,液体灌注速度不宜过快。操作后保持体位10分钟促进排便。
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比沙可啶肠溶片等缓泻剂。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
顽固性便秘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因素有关,需完善肠镜和激素检查。肠梗阻患者禁用灌肠。
日常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培养定时排便习惯。反复灌肠无效或出现腹痛便血需及时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