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和阳虚可通过典型症状、体质特征、舌象差异及诱因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判断,具体需由中医师结合四诊综合评估。
阴虚常见潮热盗汗、咽干口燥、失眠多梦;阳虚多表现为畏寒肢冷、精神萎靡、夜尿频多。阴虚者手足心热,阳虚者手足不温。
阴虚体质多见形体消瘦、面色偏红;阳虚体质常见肌肉松软、面色苍白。阴虚易怒烦躁,阳虚性格多沉静。
阴虚舌质红绛少津,舌苔薄黄或剥落;阳虚舌淡胖嫩,舌边齿痕明显,苔白滑。阴虚者舌面干燥,阳虚者舌面湿润。
阴虚多因久病伤阴、熬夜耗液;阳虚常由过食生冷、久居寒湿所致。阴虚易在午后加重,阳虚晨起症状明显。
建议记录症状变化规律,避免自行用药,可适量食用银耳(阴虚)或桂圆(阳虚),需经中医辨证后制定调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