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过敏是免疫系统对牛奶中蛋白质的异常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胃肠道不适、呼吸道症状等。牛奶过敏的常见类型有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及混合型,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牛奶过敏由免疫系统错误识别酪蛋白或乳清蛋白为有害物质,引发IgE抗体释放组胺等介质,导致皮肤红肿、腹泻等症状。建议家长避免患儿接触乳制品,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肾上腺素笔应急。
父母有过敏史者子女患病概率显著增加,可能与特定基因调控免疫应答有关。家长需监测婴幼儿进食后是否出现湿疹、呕吐,必要时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婴幼儿肠道发育不完善时,大分子蛋白易透过肠黏膜引发致敏。表现为反复腹痛、血便,可通过口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或胰酶制剂改善消化功能。
对牛奶过敏者可能对羊奶、大豆等蛋白产生交叉反应,伴随喘息或过敏性鼻炎。需排查其他食物过敏原,严重时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剂或孟鲁司特钠控制炎症。
确诊牛奶过敏后应严格规避乳制品,注意阅读食品标签,可选用钙强化豆浆或燕麦奶替代,定期随访评估过敏状态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