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低血压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药物治疗、病因干预等方式改善。长期低血压通常由体质因素、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每日增加食盐摄入量至6-8克,分次饮用淡盐水。适量食用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避免空腹饮酒或咖啡。
进行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避免突然改变体位,起床时先坐起30秒再站立。
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氟氢可的松、生脉饮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收缩血管或增加血容量提升血压,需监测电解质水平。
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需完善激素检测,针对性补充甲状腺素或糖皮质激素。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变化,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高温环境,睡眠时可抬高床头10-15厘米改善晨起低血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