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压积是血液中血小板体积占全血体积的百分比,反映血小板数量和体积的综合指标,正常范围为0.1%-0.3%。异常可能由感染、贫血、骨髓疾病、药物反应等因素引起。
剧烈运动、妊娠或高原环境可能导致血小板压积短暂升高,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休息或适应环境后可恢复。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刺激骨髓生成更多血小板,表现为压积升高,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使用阿莫西林、奥司他韦等抗感染药物。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缺铁性贫血等疾病可能导致压积异常,常伴随乏力或出血倾向,需通过骨髓穿刺确诊,可采用羟基脲、铁剂等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促血小板生成素等药物可能引起压积升高,停药后多可缓解,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日常避免外伤预防出血,均衡摄入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和维生素K的食物,发现异常数值建议血液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