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狭窄通常分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四级,分级依据为血管内径减少比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管内径减少30%以下,通常无明显症状,可能表现为运动后下肢轻微疲劳,可通过戒烟、控制血压血脂等生活方式干预。
血管内径减少30%-70%,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时下肢疼痛休息后缓解,需联合使用阿司匹林、西洛他唑、贝前列素钠等抗血小板药物。
血管内径减少70%-99%,静息痛明显伴皮肤温度降低,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有关,需考虑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
血管完全阻塞导致组织缺血坏死,出现溃疡或坏疽,常需紧急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或血栓切除术。
建议下肢动脉狭窄患者定期进行踝肱指数检测,保持适度步行锻炼,避免高脂饮食加重动脉硬化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