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副作用主要有局部皮肤灼伤、过敏反应、头晕乏力、加重某些疾病等。
艾灸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局部皮肤发红、水疱或烫伤,需控制艾条距离和灸疗时间,烫伤后可外用湿润烧伤膏、磺胺嘧啶银乳膏、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部分人群对艾烟或艾绒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或哮喘发作,需立即停止艾灸,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
空腹或体质虚弱者艾灸后可能出现头晕、出汗等虚脱症状,与艾灸促进血液循环有关,建议灸前适量进食,出现症状时饮用糖水并平卧休息。
高热、高血压危象等急重症患者艾灸可能加重病情,皮肤感染部位施灸易导致炎症扩散,此类人群应避免艾灸或严格遵医嘱进行。
艾灸后建议饮用温水,避免立即洗澡或吹风,阴虚体质者应减少灸疗频次,出现持续不适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