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长期静脉输液可能引发静脉炎、电解质紊乱、药物不良反应、感染等副作用。具体风险与药物种类、输液频率、患者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
长期留置针头刺激血管内膜导致炎症,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治疗需更换输液部位,局部使用硫酸镁湿敷或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大量液体输注可能稀释血液电解质浓度,尤其需警惕低钾血症。定期监测血生化指标,必要时补充氯化钾缓释片或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
部分改善循环药物如银杏达莫注射液长期使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需定期评估凝血功能,必要时调整为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
穿刺部位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出现发热寒战需立即拔管,进行血培养后使用头孢曲松钠等广谱抗生素。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过渡到口服药物治疗,输液期间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