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抑郁可通过心理疏导、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社会支持等方式干预。产前抑郁通常由激素变化、心理压力、家庭关系、既往病史等原因引起。
认知行为疗法可帮助孕妇识别负面思维,建议每周进行1-2次专业心理咨询。家属应避免指责性语言,多采用倾听陪伴方式缓解情绪压力。
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每日散步30分钟或练习孕期瑜伽。饮食增加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
重度抑郁需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舍曲林、氟西汀等SSRI类药物,避免使用帕罗西汀等可能致畸药物。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胎儿发育情况。
参加孕妇互助小组分享经历,协调家人分担家务压力。用人单位应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合理安排工作强度。
建议每日记录情绪变化,出现自伤念头或持续失眠时须立即就医。产检时主动向产科医生说明心理状态以便多学科协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