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预后差异较大,主要与病毒复制活跃度、肝脏炎症程度、是否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可分为病毒携带状态、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四种发展路径。
约15%-40%成人感染者可自发清除病毒,表面抗原转阴并产生抗体,肝脏无明显损伤,此类人群无须特殊治疗,定期复查肝功能即可。
病毒持续复制导致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反复升高,需长期服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控制,规范治疗可显著延缓疾病进展。
未经控制的慢性肝炎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出现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需联合抗纤维化治疗,必要时进行肝移植评估。
肝硬化患者每年肝癌发生概率约3%-5%,需每6个月通过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早期发现可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改善预后。
乙肝患者应严格戒酒,避免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接种甲肝疫苗预防重叠感染,所有治疗均需在感染科或肝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