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胀是骨折后常见症状,可能影响愈合进程和康复效果。骨折后肿胀主要与局部炎症反应、血管损伤、组织液渗出及继发感染等因素有关。
骨折后局部组织释放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和渗出,表现为红肿热痛。可通过冰敷和抬高患肢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
骨折断端可能刺破血管引发血肿,压迫周围组织加重肿胀。需及时复位固定,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脱水或七叶皂苷钠改善微循环。
创伤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组织间隙积液,持续肿胀可能延缓骨痂形成。建议限制活动并配合微波理疗,医生可能开具迈之灵等消肿药物。
开放性骨折伴肿胀发热时需警惕感染,可能需头孢呋辛等抗生素治疗。感染会导致炎性物质堆积,进一步破坏局部血供和成骨环境。
骨折后48小时内冰敷患处,保持患肢高于心脏水平,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避免过早负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