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测、冠状动脉造影和临床症状评估。
心电图是诊断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段,可观察到ST段抬高、T波倒置等特征性改变,有助于判断梗死部位和范围。
心肌损伤后释放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特异性标志物升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通常在发病后数小时开始升高。
通过造影可直观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是诊断的金标准,同时能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结合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怀疑心肌梗死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平时注意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