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可能由饮食不洁、免疫力低下、病毒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整、补液治疗、抗生素应用等方式干预。
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是常见诱因,需避免生冷食物,可口服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等缓解症状。
艾滋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机会性感染,表现为水样便伴发热,需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洛哌丁胺、消旋卡多曲等药物。
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蛋花汤样便,与肠道黏膜损伤有关,可静脉输注电解质溶液,配合使用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散等。
志贺菌感染会出现脓血便伴里急后重,需粪便培养确诊,常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小檗碱等抗菌药物,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腹泻期间建议食用低渣饮食如米汤、苹果泥,注意手部卫生与餐具消毒,若出现持续高热或血便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