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可通过药物控制、原发病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定期监测等方式治疗。肾性高血压通常由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慢性肾病、内分泌紊乱等原因引起。
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等,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规律服用。
针对肾实质病变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肾动脉狭窄需行血管成形术,慢性肾病需控制蛋白尿,内分泌紊乱需纠正激素水平。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保持体重指数低于24,戒烟限酒,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每周测量血压2-3次,每3个月检查肾功能,每年评估心血管风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肾性高血压需终身管理,早期规范治疗可使多数患者血压达标,延缓肾功能恶化,建议低盐优质蛋白饮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