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直肠脱垂可通过保守治疗、手法复位、硬化剂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腹压增高、盆底肌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慢性便秘等原因引起。
轻度脱垂可采取高纤维饮食改善排便,使用开塞露缓解便秘,避免久蹲久坐。家长需每日用温水清洁患儿肛周并观察脱垂情况。
急性发作时需立即就医,医生会戴手套涂抹石蜡油后轻柔推回脱垂黏膜。家长需学习正确复位手法,避免自行操作导致黏膜损伤。
适用于反复脱垂患儿,将聚桂醇注射液注入直肠周围促使组织粘连固定。可能与盆底肌松弛有关,表现为排便时直肠黏膜外翻。
重度或复发患儿需行经肛直肠悬吊术,少数需腹腔镜直肠固定术。通常与先天骶骨弯曲异常有关,伴随肛门括约肌松弛症状。
日常避免患儿剧烈哭闹增加腹压,可遵医嘱服用乳果糖口服溶液保持软便,适当补充锌制剂促进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