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血病主要由维生素C缺乏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长期饮食不均衡、消化吸收障碍、特殊生理需求增加及慢性消耗性疾病。
长期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导致维生素C不足,建议调整饮食结构,每日保证300-500克蔬菜及200-350克水果,可遵医嘱补充维生素C片剂、泡腾片或咀嚼片。
胃肠疾病或手术后影响维生素C吸收,可能伴随腹泻、腹痛症状,需治疗原发病并采用注射用维生素C、脂溶性维生素复合剂等剂型补充。
妊娠期、哺乳期或创伤恢复期对维生素C需求增高,可能出现牙龈肿胀、伤口愈合延迟,可通过增加膳食摄入及服用缓释型维生素C制剂补充。
恶性肿瘤、结核等消耗性疾病加速维生素C代谢,常伴皮下出血、关节疼痛,需在治疗基础疾病同时静脉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
日常注意保持膳食多样性,优先通过猕猴桃、鲜枣、西蓝花等食物获取维生素C,出现反复牙龈出血或皮肤瘀斑时应及时就医检测血清维生素C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