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可能由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抗凝药物使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原因引起。
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的必需物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可导致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治疗需补充维生素K制剂,如维生素K1注射液、甲萘氢醌片等,同时调整饮食结构。
肝硬化等肝脏疾病会影响凝血因子合成,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需治疗原发病,严重出血时可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酶原复合物。
华法林等抗凝药物会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合成。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剂量,必要时使用维生素K拮抗或输注凝血因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会消耗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补充凝血因子、血小板及抗凝治疗。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出现异常出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