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水肿可通过休息制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骨髓水肿通常由外伤、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感染等因素引起。
急性期需减少患肢负重活动,使用拐杖或支具辅助,避免进一步损伤。轻度水肿通过3-4周制动可自行吸收。
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疼痛,改善血管通透性的药物如地奥司明,严重水肿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
脉冲电磁场治疗可促进骨修复,体外冲击波能改善局部微循环,超短波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需连续治疗2-3个疗程。
对于顽固性水肿或合并骨坏死者,可采用髓芯减压术或骨移植术。感染性水肿需行病灶清除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
治疗期间需避免剧烈运动,适量补充钙质与维生素D,定期复查核磁评估水肿消退情况。若3个月未缓解需排查潜在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