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可通过清洁肠道、药物制备、体位调整、灌注操作等方式进行。该方法常用于局部炎症或便秘等问题的辅助治疗,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指导。
灌肠前需用温盐水或专用灌肠液清洁直肠,排出残留粪便,避免影响药物吸收。操作时注意控制液体温度和流速。
将辨证配伍的中药煎煮滤过后稀释至适宜浓度,温度保持在37-40摄氏度。常用灌肠方剂包括大承气汤、白头翁汤等。
患者取左侧卧位屈膝姿势,臀部垫高10-15厘米。该体位利于导管插入和药液保留,操作时需保持身体放松。
使用专用灌肠器缓慢注入药液,成人每次灌注量100-200毫升,灌注后需保持体位15-30分钟以促进吸收。
中药灌肠属于侵入性操作,须严格消毒器械。治疗期间应观察排便情况及有无腹痛等不良反应,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止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