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核心抗体定量偏高提示既往或现症乙肝病毒感染,可能由急性感染恢复期、慢性乙肝携带状态、隐匿性乙肝感染、疫苗接种后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
乙肝病毒急性感染后6-12个月内,核心抗体IgM逐渐消失,IgG抗体持续阳性且定量偏高,此时无需特殊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即可。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核心抗体持续高滴度,可能与病毒复制活跃度、肝组织炎症程度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乙肝表面抗原、HBV-DNA检测评估,必要时采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抗病毒药物。
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但核心抗体阳性者,可能存在肝组织或血液中低水平病毒复制,建议进行超敏HBV-DNA检测,若阳性需按慢性乙肝规范管理。
接种乙肝疫苗后可能出现短暂核心抗体阳性,通常定量较低且随时间下降,若无其他乙肝标志物异常则属正常免疫应答。
发现核心抗体定量偏高应完善乙肝五项、HBV-DNA、肝功能等检查,避免饮酒和肝毒性药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以保护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