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通常由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肝癌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利尿剂治疗、限盐饮食、腹腔穿刺引流、肝移植等方式改善。
肝硬化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液体渗入腹腔形成腹水。患者可能出现腹胀、下肢水肿。治疗需限制钠盐摄入,使用螺内酯、呋塞米等利尿剂,严重时需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促使血管内液体外渗。伴随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症状。除基础治疗外,可考虑普萘洛尔降低门脉压力,必要时行门体分流手术。
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时易引发腹水。需补充人血白蛋白制剂,配合高蛋白饮食。同时使用托伐普坦等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调节体液平衡。
肿瘤压迫或转移至腹膜时可出现血性腹水。需针对原发肿瘤治疗,如索拉非尼靶向治疗,或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顽固性腹水可考虑腹腔热灌注化疗。
患者应每日监测体重变化,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在1000-1500毫升,避免高盐食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及腹部超声评估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