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通常无法根除,但可通过综合治疗控制症状和延缓进展。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腰椎骨质增生可能与年龄增长、长期劳损、姿势不良、外伤、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腰背疼痛、活动受限、下肢麻木等症状。
腰椎骨质增生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等缓解疼痛和炎症,也可使用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严重疼痛者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使用。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超短波治疗、牵引疗法等。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超短波治疗有助于减轻炎症,牵引疗法可缓解神经压迫症状。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一般10-15次为一个疗程。
中医可采用针灸、推拿、中药外敷等方法治疗腰椎骨质增生。针灸取穴以膀胱经和督脉为主,推拿手法包括滚法、按揉法等,中药外敷常用活血化瘀类方剂。中医治疗需由正规中医师操作,避免不当手法加重病情。
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保持正确坐姿,睡眠选择硬板床。适度进行游泳、小燕飞等锻炼可增强腰背肌力量。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避免提重物和剧烈扭转动作。日常可佩戴护腰提供支撑。
当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时,可考虑椎间孔镜手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治疗。手术可解除神经压迫但无法逆转骨质增生,术后仍需长期康复锻炼。手术风险包括感染、神经损伤等,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腰椎骨质增生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腰部受凉,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建议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症状加重及时就医。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