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病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肠息肉病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直径小于10毫米的息肉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电切术处理,操作创伤小且恢复快,术后需禁食6-8小时并观察出血情况。
伴有炎症的息肉可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奥沙拉秦钠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
直径超过20毫米的广基息肉或疑似癌变时需行肠段切除术,术后需病理检查明确性质并定期复查肠镜。
术后每1-3年需复查肠镜监测复发情况,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每6-12个月检查,随访期间需保持低脂高纤维饮食。
日常需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增加全谷物及蔬菜水果比例,避免久坐并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