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长骨刺可通过局部热敷、药物镇痛、手术修整、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骨刺通常由拔牙创面愈合异常、局部炎症刺激、骨质代谢紊乱、创伤性骨增生等原因引起。
早期骨刺轻微隆起时,可用40℃左右温热毛巾外敷患处,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软组织适应骨性突起。每日重复进行3-4次,避免高温烫伤。
若伴随明显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骨刺周围出现红肿时可能与局部感染有关,需配合抗生素治疗。
骨刺突出严重或影响咀嚼功能时,需行牙槽骨修整术或骨刺切除术。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通过磨除或凿除过量增生骨质恢复牙槽嵴平整度。
超声波治疗或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缓解软组织粘连,促进骨刺区域微循环。治疗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10-15次为1个疗程。
术后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过硬食物刺激创面,定期复查观察骨愈合情况。骨质异常增生持续加重时需排查代谢性骨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