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恢复期热敷可通过温水袋、热毛巾、红外线灯、盐袋等方式进行,需注意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选择橡胶材质温水袋,注入三分之二50摄氏度以下温水,外包毛巾避免烫伤,适用于四肢骨折恢复期局部消肿。
将洁净毛巾浸入40摄氏度水中拧干,隔衣物敷于患处,适合关节部位骨折后僵硬改善,热敷后配合被动关节活动。
医用红外线灯距离皮肤30厘米照射,促进深层组织血液循环,适用于石膏固定拆除后的肌肉萎缩恢复,需遵医嘱调节强度。
粗盐炒热装入棉布袋,温度降至皮肤可耐受时热敷,通过矿物质渗透缓解骨折愈合期酸痛,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热敷应在骨折后2周开始,避开急性肿胀期,配合康复锻炼可加速功能恢复,出现皮肤发红或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并就医。